我是大椿茶厂总经理吴章金,从制茶到“智”茶,我用了近三十年时间,将自己对茶的热爱、对品质的苛求,都倾注于每一片茶叶之中。通过创新茶叶加工体系、创建茶叶品牌等举措,让家乡的宁红茶焕发新活力,香飘世界。
![]() 我1970年出生于大椿乡一个普通家庭。19岁起,我就随着父亲贩茶、制茶,从此对家乡这片叶子产生了特殊的感情,走上了制茶办厂富乡邻的道路。 这几天,茶厂的茶叶订单格外多,员工们从早到晚都在忙着打包发货,我觉得这和中国红茶大会在我县举行有关。与传统全凭手感的制茶师傅不同,我的“主战场”不仅在茶园,更在机器轰鸣的制茶车间。 “制茶的关键在于精准控制,而不是单凭经验‘靠天吃饭’。”红茶发酵对温度、湿度极其敏感,利用传统方法,茶的品质波动很大。为此,我研发了“发酵屋”,实现了对发酵过程的控时、控温、控湿。 “这相当于给茶叶一个恒定的‘孵化器’,“让每一批茶叶都能在最佳环境下稳定转化,确保宁红茶香气和滋味的统一性。”这项革新,让茶叶品质实现了标准化跃升。 湖岭 2022年,我与上海一家机械厂合作,研发出全县第一条“双井绿”连续化生产线。“这套设备的原理,就是把老师傅最核心的技艺参数,比如杀青的火候、揉捻的力度,转化为机器可以精准执行的指令。”这并非取代人工,而是让宝贵的工匠经验得以规模化、标准化复制,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守护了传统风味。 “六大体系”:从茶园到茶杯的品质闭环 我认为,车间里的精工细作只是最后一环,好茶的根基在茶园。为此,我在大椿茶厂建立起独特的“六大体系”标准,覆盖从种植、采摘、加工、仓储到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 一有空闲,我就喜欢钻入茶园,向茶农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好茶叶是种出来的。源头把控不好,后续工艺再精湛也于事无补。”这种对全流程的严格把控,让我的“霞森”品牌以及个人收获满满。2010年,茶厂被评为省级龙头企业,品牌获评九江市十佳农产品品牌;2009年,“霞森”获评江西省著名商标;2017、2018年,我还被评为江西省茶叶协会先进个人。 匠心新意:茶产业的跨界融合 这些年我一直探索茶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茶园经济效益。 湖岭 我策划推出了与本土文学作品同名的“中国宁红”茶,让茶产品自带文化故事。同时,我将茶厂升级为茶旅综合体,游客在这里可以体验完整的制茶流程。通过设立“上海修水馆”,我成功将修水茶叶与旅游线路对接,不仅让“茶乡大椿”获评“全国最美茶乡”,更让修水农产品走进了上海市场。 一叶共富:茶香里的乡村振兴 从1993到2025年,30多年弹指一挥间,我通过“茶厂+合作社+农户”模式,为家乡791户茶农提供免费技术指导,并以保底价收购鲜叶,直接带动户均年增收超万元。茶叶,真正成为了乡亲们的“致富叶”,我的茶园规模从最初的35亩发展到2200亩,年产值突破2000多万元。 我希望通过我们一代又一代茶人的努力,做大做强宁红茶品牌,提高茶农收入,让更多年轻人觉得回家乡做茶也是一件有前途的事。只有这样,宁红茶才能走得更远。 (记者 吴圆生 郭诚芝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