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我骑摩托车带着妻子和女儿登黄龙山。 我们沿新公路直达山脚,山脚下温泉村茶厂规模不大,茶园里一畦畦茶树长得整整齐齐、郁郁葱葱。上山的路已硬化,但长坡连着陡坡,让人心惊胆战,我不得不让她们下车徒步。走了一个小时,我们才到达黄龙山林场。 林场门前,十几株参天杉柏,好像在欢迎慕名而来的客人。林场不大,房子有两层,下层墙体是由清一色的麻石砌成,上层是老式的砖瓦结构。走廊上张贴着各类林区宣传画,还有一张关于假期林场职工轮流值班的通知。院子里,停放着七八辆自驾游的私家车。停好摩托车,安排好午餐,我们就沿林场宿舍后侧的水渠向上爬。水渠内水不多,但非常清冽,急流似箭。 路边山泉潺潺,林木遮天蔽日,林间落叶堆积,踩上去松软如棉,潮湿的地面上疏疏密密洒落着大小不一的光斑。经前几日雨水冲刷,一些地方露出树木细长的根须,有些粗壮的树根横在路上,固守住一小方泥土,好像天然的台阶,除了有长脚蜘蛛在地面疾行,看不见其他野物的踪迹。转过几道山梁,山泉躲藏起来,后来连水声都听不到了。 我们继续攀援。出了林区,眼前陡然一亮,碎石巨石多起来,丛生的灌木有些山楂树,树上不见有果子。时值晌午,秋日的阳光威严地注视着兴致勃勃的我们。又晒又累,女儿体力不支,我们搀扶着她,为她撑伞,但她终究没有坚持,止步在试剑石前。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我撇下她们,同登山的人们一起向上攀。“望山跑死马”,花了半个多钟头,我才爬上了龙王峰。龙王峰海拔1511米,峰顶平坦,长满了夏枯草。夏枯草正值开花时节,鲜红的小花点缀在枯黄的草间,有蜂在上面轻歌曼舞。在草丛间,我还意外发现了干牛粪。 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辨,脚下低矮的山岭倒伏;微风徐来,乳白色的云雾骤涌,在山谷中轻盈穿行,逐渐弥漫,淹没了山腰。登山的人们三五成群,前呼后应,欢呼声在山间回响。远离尘嚣,胸无俗虑,这里就是人人神往的仙境! 逗留片刻,汗息体凉,我从小路下到石马龙王井。龙王井上砌有小石亭,两侧镌刻着“石马驮经通三界,龙王饮水润十方”的对联,上面是“保佑无私”的横批,旁边有“民国八年立”的字样。石亭内是一口二尺见方的小井,井水清澈,不见传说中那两条“能致风雨”的黄鱼,只见井边搁着的一把有些褪色的水勺,勺上部有一条浅浅的裂纹。 我渴了,弯腰取了水勺,舀了半勺水,喝了两口,便转身下山同妻女会合。下山的几位来自湖北的游客,手里握着一把长籽的车前草或开着红紫色花的夏枯草。 戏曲唱曰:“黄龙山,高又高,一面金山一面茅。”的确,黄龙山林木繁多,中药材、野果丰富。眼下,毛栗子、猕猴桃等已到了成熟季节……春天来黄龙山,不仅可以看到遍坡的杜鹃,还可以采到蕨菜、竹笋等珍蔬。 内容来自xiushui.Net 下午一点半,我们才到达林场吃午餐,三人三菜一汤,寻常菜蔬米饭,此时闻起来格外香。 吃完饭,挥手告别林场热情的师傅、多情的猫狗,我们骑车下了山。 因为没有向导,加之来去匆匆,黄龙山的好多美景没有好好欣赏,回龙寺、三清宫没来得及寻访,心有遗憾。在黄龙山脚下生活了几十年的我们今天终于和黄龙山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确实是一件十分开心的事。 看看日历,恰逢重阳临近,这次登山也算应了重九登高的习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