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水双井黄庭坚家族是一个传承了几百年的官宦之家,更是一个文脉绵长的文化世家。在两宋时期,双井一村,黄氏一姓,宋朝一代,竟然出了48位进士,这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事情,故修水双井被称为“华夏进士第一村”。 在这个进士群体中,大家都能写诗填词作赋,黄庭坚无疑是最为杰出的代表。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的演变,家族的兴衰,尤其是自然灾害和战乱兵燹的劫难,他们的文学作品大都散佚灭失,存世的少之又少。笔者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浩瀚的资料文献中钩沉打捞,将黄庭坚家族成员存世的诗文爬梳整理,并做一些并要的考证释文解读,以便大家对黄庭坚家族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知晓修水文化的源远流长,知晓修水无愧于“文章奥府”的美名。 古人逐水而居,古城依水而建。水道,是古代的驿道、商道,相当于现在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古代的修水人出行,除陆路之外,主要还是走修河这条水道。在修河顺流而下,于永修吴城进入鄱阳湖,在湖口进入长江而达千州万府。 进京赶考,出外为官,宋代的黄庶不知多少次走过这条水道,也不知多少次船行大孤山下。 大孤山是鄱阳湖和长江交汇处水中突兀耸起的一座小石山,从上帝角度看,它就是不知哪个神仙遗落的一只鞋子,因而又称鞋山。在长江彭泽江面上,还有一座更小的石山,为区别二者,人们将其分别称为大孤山和小孤山。苏轼还为他们写过诗句:“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湖岭 大孤山是古人出行不可逾越的水道,也是黄庶走南闯北必经之路,大孤山因此在其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迹。作为诗人,黄庶是敏感的,不知哪一次经过这里,也不知是什么事情触动了他,一首名为《大孤山》的七言古风就瓜熟蒂落般地诞生了。
彭蠡百里南国襟,万顷苍烟插孤岑。
这首诗前四句写彭蠡湖(鄱阳湖古称)绵延百里,是南方国土的衣襟;万顷湖面之上,苍烟缭绕中矗立着一座孤高的山峰。不知这孤山是哪颗天上的星辰坠落而成,《春秋》中没有记载,其来历已无从探寻。彭蠡百里,苍烟万顷,天星坠落,《春秋》不书。这四句格局宏大,气势不凡。不知天星何时落,春秋不书不可寻。 石怪木老鬼所附,兹乃与水同浮沉。 鸣鸱大藤树下庙,祭血不乾年世深。 轴舻千里不敢越,割牲酾酒来献斟。 我行不忍随人后,许国肝胆神所歆。 落帆夜宿白鸟岸,睥睨百绕寒藤阴。 银山大浪独夫险,比干一片崔嵬心。 宦游远去父母国,心病若有山水淫。 江南画工今谁在,拂拭东绢倾千金。 接着四句从细节上描写大孤山:山石奇形怪状,树木苍老遒劲,仿佛有鬼神依附;这座山便这般与湖水一同起伏浮沉。大藤树下的庙宇旁,猫头鹰啼叫不息;常年祭祀留下的血迹未曾干涸,可见年代已十分久远。这四句用“石怪木老”“鸣鸱”“祭血不乾” 等细节描写,赋予大孤山古老神秘的色彩,暗写当地对山与神的敬畏传统,渲染出苍凉肃穆的氛围。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第三个四句写往来船只绵延千里,因为敬畏山与神,都不敢轻易越过这片水域,纷纷宰杀牲畜、斟倒美酒前来献祭。我前行不愿落在他人之后,以报国的赤诚肝胆,想必能被神明所赞许。诗人以“不忍随人后”“许国肝胆” 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不甘平庸、立志报国的决心,将个人抱负与 “神所歆” 绑定,凸显赤诚坦荡。 第四个四句写船夫降下船帆,夜晚宿于白鸟栖息的岸边;我环绕着寒藤遮蔽的山阴,傲然四顾。巨浪如银山般汹涌,堪比独夫(指凶险之物)的险恶;我怀有像商代忠臣比干那样高耸坚定的忠君报国之心。最后一句借“比干崔嵬心” 自比,以比干自喻,表明自己坚守气节、忠贞不渝的品格; 最后四句的意思是:为官漂泊,远离了故土家园;心中的愁绪,仿佛是对山水过度痴迷而引发的牵挂。如今江南的画工还有谁在?我愿拂净东绢,不惜花费千金,只为将这大孤山的景致描绘下来。这几句流露了漂泊异乡、思念故土的愁绪,形成“报国” 与 “思家” 的情感交织。 全诗以大孤山的“孤”“险”“奇” 为载体,既赞美自然景致的雄奇,更借山的坚定和挺拔隐喻自身的人格追求—— 不随流俗、坚守忠节。结尾 “倾千金画山” 的愿望,并非单纯爱景,而是将对山水的眷恋与个人志向融合,让大孤山这一自然山水成为精神寄托,升华了“托物言志” 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孤高守节”的高洁志行和崇高情怀。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在艺术上,《大孤山》将写实勾勒与想象夸张这两种表现手法结合起来,营造了雄浑壮阔与孤高独立并存的意境,即景抒怀,寄寓刚正之志。 语言具有刚健质朴、气势充沛的风格,以质朴语言传递雄浑气韵,兼具宋诗“以文为诗” 的古劲与唐诗的雄浑气象,不愧为黄庶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2025年11月19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