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视频 图片 旅游 财经 教育 生活 文学 人物 档案 观点 资讯 便民服务 专栏 修水视频

时政

旗下栏目: 社会 时政 企业 乡镇 媒体

我县恢复灾后农业生产有序推进

来源:修水报 作者:陈景略 人气: 发布时间:2010-07-12
摘要:围绕全年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减少、农产品供应不断档目标我县恢复灾后农业生产有序推进 至目前,补种改种农作物超8万亩,病虫害基本得到有效控制 党员干部帮扶队活跃田间地头解民之急,植保人员顶着烈日防病灭虫,村民翻耕水毁农田、疏通修复被毁沟渠

  围绕“全年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减少、农产品供应不断档”目标我县恢复灾后农业生产有序推进
  至目前,补种改种农作物超8万亩,病虫害基本得到有效控制
   “党员干部帮扶队”活跃田间地头解民之急,植保人员顶着烈日防病灭虫,村民翻耕水毁农田、疏通修复被毁沟渠、抢抓农时整田育秧……6月下旬以来,我县全力以赴打响恢复灾后农业生产硬仗,多措并举确保全年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减少、农产品供应不断档。截止7月10日,全县补种二晚稻2.8万亩,改种玉米、大豆等经济作物超5万亩,32.2万亩早稻和一晚稻基本完成集中施药,病虫害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6月中旬以来的持续暴雨,造成全县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0890万元,农作物受灾面积38.2万亩。面对农业严重灾情,县委、县政府总揽全局、果断决策,把恢复灾后农业生产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抢抓农时,迅速打响恢复灾后农业生产硬仗,全力以赴抓好农作物改种补种扩种、防治病虫害和防控动物疫病等农业灾后自救重点。全县农业系统及相关部门按照全县统一部署,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迅速行动,采取了一系列得力的应对措施,全力帮助各地尽快恢复农业生产。
  由于“6·19”洪灾给我县粮食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早稻、中稻减产已成定局。为此,我县全力组织各地补种扩种二晚,力争实现早稻损失晚稻补。县农业局紧急调运3万斤水稻种子,在7月5日前,早中稻绝收田补种二晚稻2.8万亩,预计今年全县二晚稻将达14万亩,可确保全年水稻种植面积不少于56万亩。通过免费供种等激励措施,引导农民适时播种秋玉米等经济作物,下拨玉米种子12.2万斤,目前已改种玉米5万亩以上。
  “6·19”洪灾后,我县部分乡镇稻瘟病、稻飞虱、细菌性基腐病等水稻病虫害局部非常严重,县委、县政府迅速将农业灾后自救重点转移到水稻病虫害防治上来,连续两次召开紧急会议部署防治工作。在省市支持下紧急购运20万元新农药和261台机动喷雾器,无偿供农民使用,并对农民打药工资给予补贴。农业植保站加强水稻重大病虫害监测,准确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并实行两天一报制,特殊情况随时报告。先后发放《病虫情报》3期,印发病虫防治技术措施等资料手册近万份。及时落实防控措施,各地全力组织统防统治,全县已防治早中稻32.2万亩次,其中统防统治面积6.8万亩。为强化灾后动物疫病防控,我县紧急调拨3吨消毒剂,储备疫苗6万毫升(头份);紧急编印《洪涝灾害后动物疫病防控知识问答》、《科学消毒实用小册》,分发到各地指导灾后防疫、消毒工作。目前,各地正按照统一部署,做好死亡畜禽无害化处理、消毒灭源、疫情监测、补栏免疫等工作。
  洪灾造成1.5万亩桑园严重受灾,有800张种的续春蚕因桑叶污染而受损,夏蚕减少1700张,桑粉虱、桑螟等主要桑园病虫害还将影响中秋蚕的饲养。县蚕桑局紧急印发1万份《洪灾后蚕桑生产补救措施》,组织5个工作组深入乡镇指导桑园开沟排水、清淤松土、追肥防虫、蚕舍用具消毒等灾后自救。
  连日来,全县党员干部始终奋战在农业灾后恢复生产的第一线。县四套班子领导率县直部门工作组,挂点驻村、捐资捐物帮扶乡镇抗灾救灾。各级党员干部组成帮扶工作队,深入田间地头帮助群众抢种二晚、防治病虫害,成为农民朋友的“贴心人”。县农业局等涉农部门抽调技术人员吃住在乡镇和村组,通过分区域、分行业、分作物、分品种、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服务,为农业灾后恢复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责任编辑:陈景略

最火资讯

首页 | 要闻 | 视频 | 图片 | 旅游 | 财经 | 教育 | 生活 | 文学 | 人物 | 档案 | 观点 | 资讯 | 便民服务 | 专栏 | 修水视频 | 热点网事

赣ICP备09008563号-2 修水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330016260 QQ:303998284 修水网超级群:2756263 房产家装群:117835007 邮箱:163.www@163.com

赣公网安备 36042402000001号

Power by DedeCms 赣ICP备09008563号-2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