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塘新区开发建设系列报道之四
来源:修水报 作者:陈景略 人气: 发布时间:2010-09-04
摘要:如果说项目是城市建设的主要抓手,那么资金则是其重要保障。以良塘新区开发建设为试验田,我县认真学习借鉴先进理念,着力创新经营城市的运作模式,坚持以市场化运作为主,以科学的经营盘活城市资源,有效地破解资金难题,努力实现投入、经营、增值、再投入的滚动发展
如果说项目是城市建设的主要抓手,那么资金则是其重要保障。以良塘新区开发建设为“试验田”,我县认真学习借鉴先进理念,着力创新经营城市的运作模式,坚持以市场化运作为主,以科学的经营盘活城市资源,有效地破解资金难题,努力实现“投入、经营、增值、再投入”的滚动发展,为加快新区开发建设乃至全县城市化进程注入“源头活水”。
经营城市,核心是经营土地。县委、县政府将土地作为比黄金还要珍贵的城市资产,科学经营,以地生财。在良塘新区开发建设中,改变以往“以地换路”、“先卖土地后做环境”等模式,变“卖地筹资”为“收地融资”,拓宽土地储备融资渠道,使土地在政府手中升值,项目在银行注资下推进,实现土地资产效益最大化。在良塘新区首期路网建设中,成功收储部分城市闲置土地,捆绑向银行融资近2亿元,确保了新区前期征地拆迁、路网建设的快速推进。
坚持“先做环境后卖地”的理念,一方面有效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抓住机遇加大土地收储力度,实行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一方面着力规范建设规费收缴。针对城市建设规费标准偏低且减免多的情况,建立健全建设项目“联审联批”制度,建设规费实行财政统一收缴,统一管理,分户入账,不开减免口子,确保按国家政策应收尽收。上半年开展的规范城区国有出让土地房地产开发市场秩序活动,追缴土地出让金达2400万元。
让 “资源”变“资产”,让 “资产”变“资金”,以“项目”引“资金”。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资源享用商品化、项目运作市场化的要求,第三自来水厂、汽车站等城市建设项目实行商品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吸引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境外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效缓解了城市建设资金难题。
随着首期“三横三纵”主路网基本成型,学校、医院等项目先后开工,良塘新区内的 “生地”开始变成 “熟地”,土地投资价值骤增,众多开发商对在新区投资创业表示出极大热情和高度信心。先后吸引客商投资建设良塘家居建材交易、汽车交易、赣西北农副产业及小商品交易、茶叶经营等专业市场,总投资达8亿元,成为新区开发建设的重要“引爆点”。而土地出让资金再集中投向了新区次干路网、公园、景观绿化等基础设施,实施以路促城、城路互动、先做环境、滚动开发的城建策略。
积极搭建经营平台,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按照“集中财力、分散风险、扩大融资、运作赚钱”的原则,聘请资本运作人才组建成立城投公司,打造全新模式的融资平台,提升融资能力。“‘以地生财’、‘项目引财’等举措,彻底改变了城建投入单一由财政支付的被动局面。”县南城新区管委会主任余昌满表示,我县已初步探索出一条城市建设市场化、资金筹措多元化的融资新路。在基础设施项目工程建设中,坚持“精打细算省投资”,严格工程招投标,打击串标、围标现象,使项目工程造价在全省市政定额基础上不同程度下浮了30—40%。同时率先在全市县一级采用砼搅拌站混凝土,既保证工程质量,又最大限度节省成本。
随着“三年城建投入30亿”的逐步实施,大批项目资金向良塘新区入注,这是一支加长了的杠杆,必将撬动修水经济快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