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国税局在内控机制建风险排查活动中做到全方位多视角,深入排查廉政(岗位)风险点。通过自己查、领导指、干部说、服务对象提、请人帮、内控委员会定等多种形式,逐一排查廉政“风险点”。 一是岗位自查,不留死角。每位干部对照自己的岗位职责、工作规程,对权力运行的每个步骤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无论是局领导岗位还是税收管理员岗位,无论是执法岗位还是行政管理岗位,无论是机关股(室)的岗位还是基层单位岗位,均填写《廉政风险点自查表》;二是部门联查,梳理重点。在岗位自查的基础上,各部门按照对口业务链条,对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对照以前出现和发现过的突出问题,全面梳理每个岗位、每个工作环节上的潜在风险,明确重点部位、重点环节上的高危风险点。如:税源管理岗位上滥用自由裁量权,对纳税人执法尺度不统一,执法的随意性大的潜在风险;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岗位上对新办企业认定审批未严格执行实地查验制度的潜在风险;发票管理岗位上代开发票不征收税款的潜在风险等;三是请人帮查,掌握动态。请检察机关和纪委的有关部门、特邀监察员、部分纳税人为查找廉政风险点工作进行“把脉”,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及时掌握干部的违规苗头、潜在隐患等动态信息;四是部门督查,不走过场。纪检监察部门坚持深入基层一线督查、指导,采取抓领导、抓兼职监察员、抓重点环节、抓典型事例,召开不同人员的座谈会了解情况,帮助大家提高认识,理清思路,认真对待。重点解决“为什么要查找”、“怎么查找”、“查找后怎么办”等问题,保证查找工作落实到位;五是领导指或内控委员会定查,不留死角。站在全局角度,通盘考虑行政管理和税收执法风险,能使风险点定得准,便于平衡。 通过六种形式的查找,全局共查找出税收执法类和行政管理类风险点280个,并对280个风险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风险等级、防控措施一一列出,对部门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业经局防控委员会审查评估后现予以公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