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低碳元年”。“低碳”作为新时期提出的新概念,体现的却是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低碳”真正融入每个人的生活 低碳经济,助推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今年,我县积极倡导园区企业加强技改,节能减排,推动现代工业企业向“低碳工业”迈进。赣北钨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矿产品开发、加工的企业。今年,公司投资870万元对锅炉升级改造,通过更新用电压力釜和废水循环利用设备,用煤、用电、用水减少了30%,废水排放量减少了70%。公司技术主管陈天鸰说:“技改后,每吨APT产品电耗由1560度下降到1200度,水耗从198吨下降为92吨,煤耗2.68吨下降为2.1吨。”目前,我县有一大批工业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节能减排。昌盛高耐热瓷制品有限公司投资200多万元引进的煤气发生炉配套供气设备及改造后的电控小截面隧道窑,每年可节约原煤2600吨,仅此一项就节约资金1500万元,年生产能力也由原来的20万件提高到150万件,年产值增加近2000万元。一家实业有限公司通过对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管网和机组改造,大大降低企业能耗,年可节约用水30万吨。 在做好节能减排的同时,我县还严把项目准入关,杜绝新污染源产生。支持鼓励新上环保型、循环型、生态型的高科技项目。今年以来,共拒签10多个涉及印染、石煤开发等高能耗、高污染项目。积极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资源整合,加大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清理整顿力度。去年以来,全县共清理取缔非法小纸厂6家,关停红砖厂12家,关停非法采矿点11家。先后投入近3亿元对县内18家企业进行锅炉节煤、节电、废渣废水循环利用等生产工艺改造和创新,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扩张生产总量,推进能源高效利用、减排技术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变。 低碳生活,从身边点滴做起 业内人士认为,低碳不仅仅是企业行为,而是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这就要求在生活中做到少开车、少开空调、节约用电等,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以实际行动为改善环境出一份力。要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通过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在发展和低碳中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只有这样,才能让“低碳”真正融入每一个人的生活。 记者日前来到港口镇纱笼村十七组采访,见到村民卢洪元正在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他告诉记者,原打算安装一台燃气热水器,前不久,在电视上看到开展“崇尚低碳生活,创建绿色家园”宣传片,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怎样节电、节水、节油、节气,便改变计划,购买了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他说,如今用太阳能还可一个月节约20元的燃气费。该组30多户人家,目前有90%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 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它通过个人适度减少碳排放量使集体总和碳排放的减少,保护环境、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 家住太阳升镇梁口村十一组的村民余春林过去一直使用两盏60瓦的灯泡,看到低碳宣传后,他把两盏灯泡换成两盏节能灯,每月可节省3—4元电费。家住县城百卉小区的梁先生看到低碳宣传后,把家里普通的淋浴喷头换成节水型的淋浴喷头,每次洗浴不仅可以节约至少10升水,还可以把热水淋浴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 低碳生活除了日常生活中的节电、节水、节油、节气外,还要尽量减少废气、废物等的排放。如今太阳能、电动自行车、节能灯、沼气池等低碳生活方式,正逐步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推动建设和谐、美好、生态新农村的新动力。 县环保局党组书记张聘国说:“低碳概念涉及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向人们展示的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节约和环保意识,有利于缓解能源紧张状况,减轻环境压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但是,要让人们真正认识低碳,接受低碳,走进低碳,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