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全县“强工兴城”战略实施,实现“三年决战工业100亿”目标,江西省修水县人大常委会于11月中下旬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全县新型工业化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深入县工业园区及部分企业和部分乡镇实地调研,召开有关部门负责人座谈会等方式,调研组认为,近两年来,该县以主攻矿业为核心,以园区建设为重点,以提升传统产业为抓手,切实加大强工力度,工业经济得到了平衡较快发展。主要表现在:园区建设不断加强,招商引资成效明显,返乡创业如火如荼,优势产业逐步壮大。 针对全县工业企业规模偏小、生产效益不高,工业经济总量不足;招商引资门槛较低,引进项目质量不高;产业链条短,产业聚集效应不明显;园区产业布局不合理,综合服务能力不高;瓶颈问题突出,发展要素制约加剧等问题,调研组提出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1、明确产业定位,培育产业集群。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围绕做大做强矿产、服装鞋帽、机械电子、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编制全县工业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产业集群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工业产业发展的定位和目标。有意识、有规划、有步骤地通过承接引进、巩固发展、推动成长等方式,引导主导产业与配套产业抱团入园、整体落户,形成以“配套”引“龙头”、以“龙头”带“配套”的群聚效应,发展块状经济,培育产业集群。 2、抓住发展重点,壮大产业龙头。实行优惠政策向骨干企业和优势项目倾斜,优势资源和生产要素向龙头企业优先配置,着力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力。建议对目前已投产、开工、签约的企业和项目进行疏理,采取抓大放小的管理方式,对优势企业和优势项目,由县领导和相关部门进行跟踪服务、重点扶持,力争用2—3年时间,培植一批聚集能力强、创税能力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项目,提升产业层次和市场竞争力。 3、发挥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坚定不移地走深、精、细加工之路,延伸矿产、木材、农产品等加工链条,通过集群化发展,较好地将资源优势转化成为市场竞争优势。比如:在蚕桑、茶叶等农业资源利用上,要把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与建设优质基地相结合,推进种植规模化、生产集约化、产品标准化和加工精深化,培育一批产业链条长、市场份额大、辐射带动强的龙头骨干企业。 4、加强园区建设,拓宽发展平台。一是优化园区布局。结合全县工业产业发展规划,完善园区建设规划,突出园区产业定位,提高园区企业的关联度,发挥园区的规模聚集效应和产业特色优势。在现有“一园三区”的基础上,加强乡镇创业小区建设,切忌遍地开花,事倍功半,建议选择3—5个基础较好、发展前景好的创业小区进行重点扶持,拓宽园区平台。二是增强园区服务功能。加大园区建设的投入,探索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加快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和标准厂房建设,增强园区服务功能和产业承载能力。特别是要进一步完善园区生活配套设施,方便园区职工生活、就医、子女就学。引导园区的人气向镇区集聚,太阳升集镇重心可考虑向工业区方向转移,与工业区对接,增加园区的人气,促进园区与城镇的互动发展。三是重视园区干部的配备和使用。积极培养、引进熟悉工业运行、善抓工业管理的干部到园区工作,对服务园区、服务企业有实绩、有真才实学、有能力的干部要优先提拔使用。 5、转变招商方式,提升项目质量。一是建立招商引资领导机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工业经济总量、提升区域经济实力、积累发展后劲的重中之重来抓,建立一套强有力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领导推进机构,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完善招商引资考核机制。要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和各乡镇招商引资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强化招商引资责任管理,防止重行为轻结果、重资金轻质量等现象发生。对引进的项目,不仅要考核的项目的投资额、到位资金,还要考核项目的产业类别和层次、引进单位服务企业的绩效、企业建设投产时间、生产效益等,做到量质并举。同时,要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不仅要激励政府及部门招引项目,还要采取激励措施鼓励企业进行招商引资。三是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对有意在我县投资建设的项目,在签约前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实地调研。要按照土地集约化经营、产业链条化延伸、企业集群式组合、资源循环式利用的要求,着力引进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生产效益高、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项目,特别是要通盘考虑、统筹利用好资源,杜绝引进土地利用率低、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尤其是以圈占土地、套取银行资金为目的的项目,扭转高投入、低产出的现状。四是做好返乡创业文章。充分发挥我县人力资源优势,完善和兑现优惠政策,推进回乡创业,实现“人才回归、信息回乡、资金回流、企业回迁”。 6、破解发展难题,增强企业活力。一是破解项目用地难题。在努力向上争取用地指标的同时,要尽快对全县的工业用地进行一次全面清理,严格企业出园制度。对闲置、低效或私自转让生产厂房、改变工业用地用途的企业坚决清理出园,“腾笼换鸟”,实行“空地”招商。对已建成投产但未达到签约投资规模或投资强度与容积率明显不够要求的企业,要求其追加投资或引进新的投资项目。乡镇要充分利用闲置的站所办公用房、粮库、校舍等资源,解决小规模企业厂房问题。二是解决企业用工矛盾。在企业用工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的情况下,凯达服装公司通过改善员工及其家属的膳宿条件,创办厂区幼儿园等方式,为员工提供了便利的生活设施和人性化的管理,从而建立了一支较为稳定的员工队伍。如果不从企业自身找原因,企业用工难题很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要引导企业从长处着眼,树立人性化的管理理念,提高员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改善员工生产生活条件,优化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尽可能地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创造留人、用人、培养人的管理机制,从而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大劳动就业培训力度,通过实用技术培训、举办招聘大会、送岗位下乡等方式帮助企业招工。三是广开融资渠道。积极构建企业融资平台,加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建设,促进银企合作;金融部门要逐步完善对企业的信贷评估制度,建立企业信用体系,试行发放信用贷款,为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四是推进物流业发展。整合物流资源,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建设辐射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物流网络,打造方便快捷的物流体系,降低流通成本,破解运输难题。(修水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余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