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钟利贵全程考察柯龙线改造工程

市委副书记、市长曾庆红赴工程一线考察指导
2010年12月26日,是一个将载入修水交通建设史册的日子。82万修水人民期盼已久的柯龙公路改造工程将全线竣工通车!规划需三年完成的公路仅用一年八个月零二十天建成通车,市委书记钟利贵高度评价:柯龙线修得好、修得难、修得快!
山河作证,日月为凭。历时一年八个月零二十天,各方参建单位构成的筑路大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战天斗地,将这条承载希望与梦想的公路天衣无缝地嵌入幕阜深山。
迎着冬日暖阳,驱车疾驰在宽阔笔直的柯龙公路上,穿隧道、跨桥梁,两旁青山、田野、城郭倏忽而退,令人心旷神怡。站在这条我县一次性投资最大的公路上,我们似乎感受到了山外世界经济竞相发展的气息,倾听到了修水人拼搏奋进、加速赶超的铿锵步伐!
“经济要发展,交通要先行”,“要致富、先修路”,此为天下共识。特殊的赣北山区的地理位置,处于全省交通末梢,恰恰严重制约着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因此,尽快尽早开辟直达山外的快速通道,一直是摆在我县历届决策层面前亟待破解的难题,成为全县人民孜孜以求的梦想。
上世纪九十年代,直通湖南、湖北的省际主干线柯龙线铺上了柏油路,成为对我县交通和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交通大动脉。但随着时间推移,这条三级公路早因超过设计使用年限而出现“病变”:路面损坏严重,路基严重变形,到处出现“肠梗塞”,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路障”。
加快发展呼唤大流通,大流通急需大交通。2008年底,在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的催发下,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统筹谋划,决定结合全市“三年打胜公路建设翻身仗”战略的实施,抓住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扩大内需的机遇,举全县之力启动实施柯龙线公路改造工程,并提出用两年时间打通柯龙线快捷通道的目标。
作为全省“十纵十横”干线公路中第一横的重要一支,柯龙线改造工程得到了省市部门的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的多次“陈情”和加快交通建设的决心也感动了上级领导,市委、市政府全力协助我县向省交通厅等上级部门申报,在还没有获得上级立项资金的情况下,专题研究决定优先解决柯龙线改造工程的资金需求,指定市公路局作为路面和桥涵的责任主体,负责招标施工单位,具体组织实施,筹措并承担相应的投资资金,把柯龙线改造工程列为全市公路建设重点工程予以调度推进。
2009年4月6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柯龙线公路改造工程隆重开工。省市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亲临现场,提出“将柯龙线公路改造工程建成质量一流的精品工程,老区人民的致富之路,希望之路,满意之路。”
为实现这一目标,工程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县长王丰鹏为总指挥的“柯龙线修水段改造工程指挥部”,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金初任第一副总指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熊起中任常务副总指挥。指挥部与公路设计单位对公路线型多次组织规划论证,要求在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设计,把公路建设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并综合环保、美化、历史、人文等因素,使公路成为自然景观的新亮点,公路规划更符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需求。
柯龙线马坳段在路线设计时,决策者经过反复勘测比较,决定不沿老路取直道,不但缩短了5公里多路程,还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建设姜家渡大桥时,为满足良塘新区开发建设需求,指挥部及时将桥梁跨度由原来的十跨调整为十三跨。更加科学、人性化、环境型的规划设计在柯龙线改造中随处可见。
柯龙线改造工程起于宁州镇走马岗,终于与湖南平江交界处的大桥镇龙门大桥,全长66.421公里,工程概算总投资达6.2亿元。工程一期走马至杭口中高土段村设计标准为准一级公路(砼路面12米),二期工程从杭口镇中高土段村至大桥镇界上村设计标准为二级公路(砼路面9米)。我县承担工程征地拆迁和路基土石方相应资金,县财政需投入资金1.8亿元。这对本来就是“吃饭财政”且正经受金融危机冲击的我县来说,需要何等的胆略与决心!
我们看到,科学决策的背后是县委、县政府改写修水经济落后状况、加快修水发展的豪迈气慨,凝聚着全县上下改善交通条件、早日致富奔小康的迫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