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服务优环境。加大对项目、企业的跟踪服务力度,实行围墙内的事企业办,围墙外的事跟踪服务单位全程代办制。完善重大产业和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实行“零障碍”审批,为企业提供全天候、保姆式服务。强化融资支持,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增注县创业担保公司资本金。加强软环境建设,落实规费减免等各项优惠政策,规范执法部门涉园涉企检查、收费和处罚等行为,从严查处不作为、乱作为和“吃、拿、卡、要、报”等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 健全机制强调度。进一步健全工业园区县长办公会等项目调度机制,及时解决园区建设与企业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所有重点产业项目实行“一日一督查、每季度一通报”。对所有在建、竣工、投产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信息化管理,纳入全程监测,进行定期公布。提高开放型经济和工业经济在年度综合考评中的分值,重奖开放型经济和工业经济先进单位和个人。 (二)主攻中心城区,提升城市品位 全面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五年实现中心城区建成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0万,城镇化率达到45%。 精心规划带动发展。进一步扩展县城总体规划,抓好详细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编制。围绕“以省级边贸市场为主导、文化休闲和旅游观光为特色的宜居新城”目标,全力抓好良塘新区规划。 加快建设撬动发展。力争五年投入50亿元,实施150个重点城建项目。加快建成一批项目,确保今年建成良塘学校、医院、车站、第三自来水厂等功能性项目和良塘湖滨路、6条支路网等基础性项目,尽快建成建材家居、汽车贸易、农副产品、茶叶经营、物流等专业市场产业项目。尽快启动一批项目,建设好市民服务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市民广场、规划展示馆、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陈寅恪纪念馆等重点项目,打造城市精品工程,提升城市形象。实施一批民生项目,完成晚晴乐园改造,加大老城区危旧房改造力度,完成黄土岭、鹦鹉街、西摆片区、金三角市场、宁红大道街景改造等项目建设,完善城区雨污管网、芦塘河、洪坑河二期、西茗河、黄土坑河等改造,解决城市内涝。 强化管理促动发展。加强对城市占道经营、乱停乱放、垃圾广告、余土管理等专项治理,统一门店招牌、灯箱广告规格,提升城区美化、绿化、亮化等水平。强化城市交通管理,规范过境车辆、建筑工程车辆等管理;完善公交线路网络, 优化线路调配;深化城市客运改革,强力开展客运市场整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强社区建设,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加强规划区内违章建筑、违法用地等整治查处力度。积极探索市场化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市政、园林设施管护等长效机制。 做强集镇联动发展。抓好太阳升、渣津、大桥、马坳等8个中心集镇建设。完善集镇配套基础设施,加强集镇管理。注重产业支撑,做到集镇建设与创业小区建设有机结合,推进太阳升集镇和太阳升项目区相向发展、渣津集镇和渣津创业小区互动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抓好农村清洁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加强农村建房管理,做好镇村集中建房点规划;严禁“开天窗”、沿河、切坡、占道建房和公路沿线红线范围内建房。 (三)统筹城乡发展,致力惠民富民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上求突破。大力推进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粮田建设,稳定粮油生产。大力发展桑、茶、林、畜等特色产业。抓好蚕桑“十百千”工程,发展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现有3家茧丝绸龙头企业,实现标准桑园面积10万亩,产茧20万担,综合产值10亿元。实施好茶叶“万千百十”工程,推进企业联合、营销整合,重振“宁红”、“神茶”品牌,打响“双井绿”品牌,打造修水茶强势品牌,力争五年实现可采茶园10万亩,引进亿元以上企业2家,年产茶1万吨,茶叶综合产值10亿元。科学调控林业采伐指标,严格木材流通管理,限制低端加工用材企业发展,扩大适用市场的经济林和用材林建设,力争五年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20万亩,建立林业发展良性机制,适度控制林地流转。加快发展畜牧产业,实现年饲养生猪120万头、山羊50万头,建设全省肉食品产业基地。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力争五年打造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10家,创建国家级品牌2个、省级品牌10个。 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上求突破。突出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进白岭至渣津段河流等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全面完成小㈠、小㈡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做好水毁基础设施修复工作,提升抗旱减灾能力。加快发展大交通格局,争取尽快启动九岳常铁路建设,争取安庆至怀化高速公路修水、平江段尽早开工建设,全面完成修铜线、辽南线公路改造,大力实施农村公路路网建设,加快县乡公路升级改造和农村客运网络建设。 在繁荣第三产业上求突破。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着力打造区域边贸中心。完善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抓好旅游宣传推介和项目招商,着力在发展绿色生态游、红色情怀游、古色文化游和特色乡村游上取得突破。力争五年打造3个以上成熟景区,年游客量突破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6亿元。切实加快金融、保险、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在壮大乡镇经济上求突破。加快8个乡镇创业小区建设,做实返乡创业平台,促进产业集聚。引导乡镇积极招引项目落户县工业园和创业小区,完善乡镇财政增收分成奖励和引进项目落户县工业园和创业小区税收分成奖励办法,建立健全资源类开发项目和招商项目税收利益共享机制,激活乡镇内生动力。力争到“十二五”末,财政收入突破亿元的乡镇2个,突破5000万元的5个,突破3000万元的10个,乡乡过1000万元。 (四)促进社会和谐,着力改善民生 在改善民生上再倾力。坚持财力向民生倾斜,千方百计增加民生投入,倾心倾力为民办实事。积极扩大就业创业,建立人才培训、就业转移、后续服务“一体化”工作新机制。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成果,不断提高参保率和保障水平;加大救灾救济、临时救助和医疗救助力度,提高覆盖保障范围;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对象、五保供养对象保障标准,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确保实现应保尽保;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着力抓好“安居工程”,新建廉租房3800套、公租房3000套、搬迁安置房10000套;加大农村危房改造、棚户区改造力度。认真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村实施和移民扶贫工作,实施全县各类移民综合规划,分年度重点整村推进,实现移民向集镇和县城集中。着力抓好“菜篮子”工程,五年实现全县商品蔬菜基地面积3万亩,蔬菜生产面积10万亩。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15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