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明代表: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应和谐发展
修水素来以山青水秀扬名在外,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多,修水的青山正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以何市、上奉镇为例:随着林权改制政策的落实,相当一部分百姓的山林开采权流转给久木公司(还有其他乡镇也有类似情况)。而久木公司以“剃光头”的方式进行采伐,像上奉何市交界处的梅山1万多亩的多年生自然林包括杉木、松木、其他数不清的杂木,甚至珍贵物种,在一两年时间内被一扫而光。如此采伐,即使是以后人工造林100年也难恢复物种的多样性,何况造林效果如何还不得而知。由此造成的环境影响已显现:从前的梅山是山泉长流,如今是“三天不下雨,沟里不跑水”;原来受山泉灌溉旱涝保收的高产田如今也要靠天吃饭;每逢大雨山沟里全是泥浆水,泥石流发生初现端倪。祥云、麻洞一带的出水是滋养着上奉百姓世世代代的生命之泉,一旦这里的树木也如梅山一般“剃了光头”,别说是农田灌溉,遇上大旱之年或许饮用水都将不保,到时将成为一个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建议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要和谐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很难持续发展。政府既要保护好投资商的利益,同时也要加强管理,强制其采取间伐的形式有序采伐、造林应造混合林。请留百姓一抔生活之泉,予子孙一片生命之绿。
刘生华代表:
加大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整治
随着新农村建设逐步推进,农村环境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和治理。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农村环境遭严重污染,影响群众身心健康。渣津镇杨坑港水系经长仑高庄到渣津朴田流入修河源头渣津水系。其沿途有一个造火纸厂、一个再生纸加工厂和原二丝厂,它们的废水都直接排到杨坑港,目前杨坑港下游水混浊呈黑色,臭气熏天。水灌溉到农田,老百姓下田耕作后,皮肤发痒,有的导致溃烂,人畜饮水,望水恐惧,给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
2.农村垃圾无公害处理不到位,特别是集镇生活垃圾,操作措施不规范。近几年政府虽然加大投入建设了一批垃圾处理场和焚烧站,但形式上的多,真正发挥实用的少。如渣津垃圾处理场,垃圾成堆,蚊蝇丛飞,晦气难闻,下雨天腐化污化自流淌。
建议:1.进一步加大环境监管和综合整治力度。全面取谛全县农村小作坊造纸厂和再生纸厂,做到铁心硬手,对排污企业要从严监管,有的要强制实行排污达标(像二丝厂这原始排污企业可实行退城入园)。2.完善体制机制,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垃圾处理的能力实效,县政府应考虑以乡镇或片区为中心建设较为大型垃圾处理场,进一步完善制度及规范操作流程,增加公共财政支持,做到在处理垃圾中有人管事有人做事。
巢文学代表:
提高村级转移支付 实现村干社保全覆盖
近年来,经过税费改革,让村级收益匪浅,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村级财力运转困难情况日益凸显,转移支付严重不足,影响村级工作正常运转。一个村每年4.5万元的转移支付,要支配合作医疗“三员”工资3600元,村里办事办公各种费用1.5至2万元及村干部工资等,村民需要解决池塘堰圳等一些简单公益事业,村里都无法满足,严重影响了干群关系。虽取消税费,但村里服务性工作增多,村干部工作量在逐年增大,过低的报酬严重影响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建议在财政许可范围内,适当增加转移支付,确保村级工作正常运转。另外村支书、村主任享受了社保后,极大调动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今年又解决了村计生专干社保。但村文书在村级工作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建议县委、县政府能给予村干部社保全覆盖。
王日霞委员:
进一步完善新农合保障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民心工程,但相对于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及弱势群众存在以下不足。
1.老人、妇女多数患的是慢性病,长期门诊治病得不到报销,申请慢性病补助程序繁琐,报销周期长。2.儿童尤其是婴儿患病多数错过了合作医疗保险期,导致多次住院无法报销。3.县制定用药标准较窄,很多常规用药难以报销。
建议:1.适当调整新农合政策,在不透支的情况下,下调妇女、儿童、老人超值起付线,适当提高报销比例,让他们享受到更多优惠。2.简化报帐方式,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3.按国家基本报销目录进行报销,增加治病用药的报销种类。
周斌委员:
出台支持新兴农业产业发展举措
蚕桑、茶叶、畜牧是我县目前的主导产业,县政府制定了很多政策、措施进行支持和资助。但是新兴的一些产业,如吊瓜、花椒、车前子、黄花菜、雷竹、早熟梨等产业,政府没有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扶持培育。
建议:对新兴的农业产业要制订比传统主导产业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有力的措施予以支持培育。引导1—2个农业企业积极引进适合修水环境气候的高产高效作物进行试种,一旦成功,则以公司加农户等形式予以推广。对引种企业要进行资金、信贷、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和优惠,并形成制度。
朱金标委员:
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
我县民办教育在县委县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办学规模和教育教学质量均进入了良性阶段。但当前民办学校单靠自身还难以克服以下困难:一是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太差,两所学校所需老师数419名,而2008年县政府支持调入的公办编制教师只有186人(英才82人,琴海104人),有近60名教师是极不稳定的自聘教师。二是生源质量差,数量也难满足要求。生源质量方面,民办学校只有不到30%的优质生源,而公办高中则享受70%以上的优质生源;数量方面,全额自主投资的民办学校却只能同公办学校一样完全按县教育局下达的计划指标招生,没有自主扩招和市场动作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