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文化改革发展为主题,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军号角。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会指出: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发展繁荣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 我们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既要统领全局又要突破重点,既要着力眼前又要放眼长远。当前,我们一要认清修水文化建设具体形势,实事求是地找准定位;二要深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真抓实干地落实措施。 一、认清我县文化建设的具体形势,增强推进文化建设的自信心 蓬勃的文化事业是推进我县文化建设的有利条件。经过多年努力,我县文化事业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文艺创作和演出繁荣活跃,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物古迹保护和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搜集整理工作取得进展,城市文化品味不断提高。“江西省书法之乡”申报成功,“双井之春”音乐会被文化部授予群众文化最高奖“群星奖”,山谷诗社等文艺团体活动活跃。 骄人的已有成就是推进我县文化建设的物质前提。先后获得省级园林城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先进单位、江西十佳魅力新城、江南生态新城等省级荣誉称号。打造了马家洲公园、文体中心等精品工程,实施了山谷公园、秋收起义纪念馆等改造工程。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成功申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准备申报省级森林城市。 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推进我县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修水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县,人文荟萃,人才辈出。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商朝的艾侯古国,这里诞生了江西诗派始祖、大书法家黄庭坚,诞生了余玠、冷应徵等宋元“修水八贤”,诞生了以陈宝箴、陈寅恪为代表的“陈门五杰”,以及一代帝师万承风。这种修水人一代代的文化积累和沉淀,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推进我县文化建设的独特资源。民间传说、故事、山歌、宁河戏等文化遗产,种类繁多,表现独特,内涵丰富,品位高雅。特别是宁河戏,起源于傩歌傩舞,后发展为傩戏,具有显著的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是全国地方古老剧种之一,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全丰花灯”被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秀美的自然风光是推进我县文化建设的天然优势。修水山青水秀、风景优美、生态良好,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被世人誉为“江西的香格里拉”的黄龙山,誉为“七百里修江第一山”的南山崖,誉为“赣西北最后一块原始森林”的五梅山,誉为“深闺未嫁的处女湖”的东津水库就是镶嵌在这块土地上的明珠。 二、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把握推进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我们要把宣传、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同时以此为契机,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抓手,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养。 推进体制创新,优化组合文化资源。全会要求,着眼于突出公益性、强化服务功能、增强发展活力,全面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我们要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政府扶持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对文化事业单位进行改革和管理,提高文化事业单位的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 加强舆论导向,创新新闻工作新局面。《决定》强调,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我们要以《修水报》、修水电视台及修水新闻网等主流媒体为宣传资源,构建覆盖广泛、报道及时、影响权威的舆论导向体系。新闻单位要切实承担起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疏导公众情绪的重要作用。新闻工作者要秉持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牢牢把握正确方向。 扩大对外宣传,彰显修水魅力。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向外界客观介绍我县建设进程,充分展示跨越发展的蓬勃生机和干群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不断增强我县在县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创造条件,适时策划一些专题文化活动和节会,多层次、多角度推介我县的发展成就、优势资源、独特风情以及广阔前景,构建展示修水形象的重要窗口和对外交流的有效平台。 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决定》强调,加强公共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我们要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着重建设一批能够体现修水文化特色、代表我县形象和发展水平的文化设施。通过多渠道的加大投入,逐步保障人民群众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权益。近期主要是高标准建设好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义宁陈氏文化世家纪念馆等重点项目。 围绕“红、古、绿、特”等旅游资源培植旅游产业。《决定》指出,文化产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基于修水实际,旅游产业是最大的文化产业。我们要加快修河旅游区、黄龙山旅游区等景区的开发建设,依托汤桥温泉资源,建设星级温泉度假村,启动秋收起义红色旅游综合景区改造,着力在发展绿色生态游、红色情怀游、古色文化游和特色乡村游上取得突破。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修水人的文明程度。《决定》强调,人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深厚的力量源泉。为充分发挥人民的文化创造力,我们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逐步形成“广场活动时时有、社区娱乐日日新”的浓厚氛围,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打造一支文艺队伍。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对文化管理人才、经营人才、策划人才、表演人才和创作人才的发现、选拔和培养。同时,引导、壮大文化爱好者志愿者队伍,形成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