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县针对当前农村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创新社会管理新模式,从今年10月份开始,组织全县各乡镇、县直各单位1080名党员干部,组成360个工作组,集中4个月时间,开展民情家访,记好民情日记,为群众办实事,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有效促进了和谐发展。
带着问题下访,俯下身子解难,从源头做好社会管理
1080名党员干部着眼于为民解困,为党分忧,走村串户,围绕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嘘寒问暖,将收集到的民情民意、矛盾纠纷、群众诉求等桩桩件件都记在民情日记本上,更装在心里,设法解决。
溪口镇镇长吴干金的民情日记记满了群众的大事小情。11月4日的民情日记中这样写道:南田村周禾花的女儿周衍兰坐邻居摩托时,因摩托车故障导致周衍兰受伤,昏迷不醒,共花医药费6万余元,双方因兑付医药费赔偿闹得不可开交。在处理结果栏写道:经多次上门做工作,组织村委会、交警、司法所进行调解,帮其从民政、医保争取补助5000元,最后周春生答应想办法筹集医药费,双方握手言和。
工作组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紧扣“排忧解难”这个重点,切实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
面对6月中旬特大暴雨造成的巨大损失,工作组以全面修复水毁工程为重点,通过整合各种涉农资金、吸纳社会参与,共筹资2.3亿元,高质量完成15座小Ⅰ型、25座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517处重点水毁工程修复等项目建设,高标准实施好白岭河、山口河的综合治理。
针对群众反映普遍的村级财务管理、民政救济款和计划生育、批地建房、征地款发放等方面的问题,财政、经管、民政、纪检等部门组成工作组进行责任审计,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集中开展“三资”清产核算。做到“群众想知道什么,就公开什么”,真正“给百姓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马坳镇黄溪村村口的村务公开栏上,村民正认真看着村里的财务公开报表。
村民方绪春告诉记者,自从有了这个村务公开栏,这里总是很热闹,党的惠民政策,村民们的低保、医保和各项补助,都会通过这个村务公开栏及时公布,村里的各项开销也是明明白白。
同时该县把强工兴城战略、“十二五”规划、惠民政策、民生问题等制作成光盘,共印制815个,由工作组组织群众观看并进行讲解,有效解决群众思想困惑,赢得了百姓的支持和理解。
修水县通过民情家访、民情日记等举措,架起了干部与群众的连心桥。县委副书记王金初介绍说:“通过宣讲政策,消除群众误解,有效化解了一批矛盾;通过帮助群众办想办的事,增进了干部关系;通过梳理化解各类矛盾,稳定了社会情绪;通过加强村务的公开,既还村干部清白,也让老百姓心里亮堂,真正实现从源头上做好农村社会管理。”活动开展以来,共集中走访农户2.5万户,召开户主宣讲会3000余次,召开群众座谈会4600余次,收集各类问题3000多个,当场解决1400多个,交乡镇解决的540个,交县直单位解决的208个,上交县委、县政府解决的388个,所有行政村全部完成村务公开。
为建立农村社会管理的长效机制,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该县建立了干部进乡村工作制度,即四套班子领导每年要有不少于三分之一的时间下基层,县直单位每月走访一次,乡镇每周走访一次,全县定期不定期进行工作督查,使干部下基层进乡村活动成为常态。
住农家屋、问农家事、干农家活,改进了作风,教育了干部
为避免活动流于形式、走过场,该县要求工作队员自带费用,吃住在村,住农家屋、问农家事、解百姓难,严格做到“八个严禁”。对走访活动由县委常委带队督查,并定期召开调度会、现场会。
自活动开展以来,该县工商局纪检组长付迎九1个多月来吃住在村,与当地群众一起修复水毁道路、水圳、桥梁。
62岁的发改委退休干部邹众佑,主动请缨加入到工作组,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帮群众跑产业项目。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都说:有这样的干部,我们感激。
在与群众交流中受教育,在为民办实事中强本领,在服务群众中转作风。干部进乡村活动搅动了干部的思想,改进了工作方法,锤炼了工作作风。
古景方是县委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干部,10月16日就跟随工作组进驻黄溪,白天到田间地头帮助人手不足的养蚕户采摘桑叶,到蔬菜基地帮助收菜栽菜。晚上喜欢独自“溜达”,哪里的杂草影响环境,哪家的生产、生活有困难,他都一一记起。当地老百姓说:“像小古这样动真格帮我们的,我们很满意!”。
古景方在民情日记里写道:“平时呆在机关大院里,对农村情况不太了解,这次下基层是我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老百姓是值得我们敬重和学习的人。”
民情家访、民情日记,融洽了干群关系,赢得了民心,教育了干部,为修水创造了一个风清气顺的发展局面,推动经济发展。如今修水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湘鄂赣三省边贸中心城市呼之欲出;1∽11月,财政收入突破9.6亿元;工业园打造成一园四区的新格局。(特约记者韩元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