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修河源国家湿地公园”获批试点实施 2011年 7月,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我县试点实施修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建设。 修河源国家湿地是江西五大水系之一修河源头的水源涵养区,范围包括从东津水库到修水与武宁交界处的修河干流、滩涂地、支流沼泽、蓄水区、库塘、稻田、溪流、泉眼、人工渠系及周边部分林地等,总规划面积4342.4公顷。项目分六年实施,预计投入资金7230万元,重点建设湿地保护与保育,湿地科研、监测与宣教,湿地公园管理与建设,湿地生态观光旅游,中华秋沙鸭及其越冬栖息地保护,基础建设,湿地环境保护与安全,社区共建共管八项工程。 7. 县委县政府开展城区客运市场综合整治 针对城区客运市场秩序严重混乱现象,县委、县政府于2011年7月中旬成立县城区客运市场整治指挥部,着手开展调查摸底工作。9月5日,县委书记黄斌在县城区客运市场综合整治动员大会上指出:“县城区客运市场整治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综合整治正式启动。 整治行动分为摸底宣传、收购、巡查处罚、完善机制四个阶段,整个行动于10月12日结束。 通过整治,残疾人自强和爱心车队已被依法取缔,县鸿达汽车租赁有限公司、腾发汽车租赁有限公司、龙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被依法吊销了营业执照。县祥生汽车运输有限公司被责令变更汽车租赁经营范围。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对3起扰乱客运市场秩序的案件进行了查处。县纪委严格查处了县工商局违规注册客运运输公司的案件。县政府统一收购了非法营运车辆251辆。 与此同时,我县成功引进新国线运输有限公司,新增20台公交和90辆出租车,新老出租车实现座套、顶灯、计价器、票据、价格和监督电话“六统一”。综合整治有效规范了城区交通秩序,为广大市民创造了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交通环境。 8. 全县政法系统开展“守信念、正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 2011年9月28日至11月25日,全县政法系统开展“守信念、正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 活动开展以来,各项专项整治行动力度明显加大。县委政法委和县纪委组织公、检、法、司等部门于11月4日晚联合开展了一次反赌博专项整治突击行动,现场抓获涉赌人员98名,收缴赌资近20万元;县公安局从10月28日起开展清网追逃专项行动,共抓捕逃犯124名,抓捕总量居全市第一;县法院开展“利剑”集中执行月专项行动,民事案件结案率达75%,社会抚养费征收案件中有履行能力的执结率达95%;县检察院开展了渎职案件检查专项行动,查处一起重大职务犯罪案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县公安交警大队开展了交通秩序专项整治行动,10、11两个月交通事故发生数比8、9两个月下降12%。县森林公安局开展了林区秩序专项整治,查处一起重大盗伐林木案,查扣林木500余立方米,查处依某非法收购、运输、出售价值20余万元珍贵树木重大案件,查处一起特大非法狩猎案,缴获画眉鸟197只、红嘴相思鸟1只。 通过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专项整治的大力推进,广大群众对政法部门的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 9. 县委组织开展“千名干部进乡村,排忧解难促发展”活动 2011年10月,县委组织各乡镇、县直各单位1080名党员干部,组成360个工作组,进驻全县360个行政村,开展“千名干部进乡村、排忧解难促发展”活动。按照搞好一次政策宣讲、开展一次走访调研、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帮办一批惠民实事、组织一次村务财务公开“五个一”的要求,各工作组迅速深入所驻村(居),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广泛开展各项活动。 通过走访调研,县活动办对各乡镇上报的民情台账进行了分类汇总,梳理出需乡镇解决的问题540条,需工作组协调县直部门解决的208条,需县委县政府研究解决的388条。各工作组在活动中成功化解群众矛盾纠纷3540多起,化解率达98%,有力促进了当前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同时着力开展为民办实事工作,自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各工作组为民办实事1500余件,落实帮扶资金229.5万元。工作组还积极推进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全县386个村(居)的党组织中有384个已完成换届选举,已全部完成村委会海选提名工作,有序推进了村“两委”换届工作。 10.多项工作获全国先进 2011年11月6日,我县被中国茶叶学会授予 “全国茶叶科技基地示范县”称号,是江西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 同月,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修水“中国书法之乡”称号,我县又多了一张国家级文化名片。 12月,我县荣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成为我县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大力实施“科技兴县”战略所取得的又一丰硕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