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脖子”法官坚持执行 谭晋是该院白岭法庭的庭长,法庭下辖五个乡镇,18万人口,年办案300余件,却只有三名工作人员,因为其负责的法庭,人多地广,交通不便,工作压力大,常年劳累落下个颈椎劳损,这几天痛得特别厉害,但这次,没有因为疾病而休息,同事们都劝他先看病,他却说,“我不能因此而掉队,人多力量大,我坚持得住!”,他和其他法庭人员一样坚持在执行的最前线,但毕竟是身体不适,所以走起路来,身体总是摇晃,脖子总是偏斜,于是他在这次执行活动中,又有了一名字,同事们调侃他为“歪脖子法官”。 “余诸侯”— 我快乐我奉献 余刚系该院渣津法庭庭长,为人诚恳,待人友善,却不泛幽默,笑眯眯的眼睛里让人格外亲近,他的年龄在基层法庭人员中称得上“长老”,呆的时间也是最长的,同事常称为“余大哥”,其所在法庭下辖七个乡镇,18.5人口,同样只有三名工作人员,年办案350余件,因为其辖区人多地广, 另加上其所驻在地渣津为古艾国都城,该院基层法庭“双联”机制启动以来,他总是站在工作的最前线,并担任基层法庭轮值联动审判主席,干警们忙里偷闲时,总是闹着玩,最近同事们给了他另一称呼,调侃他为“余诸侯”。他总是快乐笑着,同事调侃多了,他偶尔也会插一句,“你们就别扯了,明明我在做猪做猴,你们却不放过我,如此宰猪耍猴!真没良心!”顿时,同事们又是一顿爽朗笑声。每次调侃,“余诸侯”也总是笑得最快乐的一个之一。 这个人我认识,让我来” 朱金鑫系该院刚调入大桥法庭的副庭长,在此之前系院执行局的执行法官,多年在执行局的摸爬滚打练就其较高的执行能力,眼力好,“火眼”十足,同事称为朱“金星”;本次执行由于主要针对那些有履行能力却不予以履行的老赖,因此,朱金鑫对这些老赖格外熟悉,甚至是能如数“家珍”。搞执行工作,不仅仅是有干劲的斗勇,还要在讲究执行艺术技巧上的“斗智”,由于朱金鑫业务熟悉精炼,因此,打前锋“引蛇出洞”、察看“敌”情等工作均由他来完成,可以讲对很多执行案件来说,他取了很重要作用,他在同事间传得最多的一句是,“这个人我认识,让我来!”。 终于能有使劲的地方了,我腰杆子挺得更直” “修水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有不可战胜激情,我将在这挥洒我的青春…但我有说句实在话,我同庭长两人去搞强制执行,真有些害怕,如今拥有基层法庭这般兄弟联动执行,我腰杆子挺得更直…”这是在5月31日该院演讲比赛题为《无悔的选择》中的内容,深情中演讲的小伙子,是该院马坳法庭一名叫李福来的干警,李福来是甘肃人,同大多数西北人一样开放、豪爽、刚毅,他告诉大家,“联动执行让大家拥有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同其他干警一样,我们都愿意做事,都想把工作做好,但以前力量太单薄,可现在不一样,我从中学会了坚持和分享…” “现在我宣布修水县人民法院对某某案进行强制执行” 陈飞翔是该院山口法庭主持工作的副庭长,亦是本次基层法庭“双联”机制联动执行的轮值主席、执行总指挥,每次对被执行人进行强制执行前,陈庭长总要宣布命令,“现在我宣布修水县人民法院对某某案进行强制执行”;源于执行工作出身的他,讲到做到执行工作显得个外地得心应手,他率直、勇敢,每次执行活动都身先士卒,冲锋上阵,勇往直前;他沉稳却不乏睿智,每次执行行动,陈庭长总会制定合理周密方案,减少风险,做到万无一失,在执行活动中受阻时,他总能出妙招奇招,让人“柳暗花明”。为了把本次活动搞好,陈庭长说,“说句实在话,我已经一个星期没同孩子说一句话了,真有一点遗憾,每次回家,孩子都睡着了,每次出门孩子还没醒,但只要能把本次活动搞好,能让更多的人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兄弟们又如此支持我的工作,家人也挺能理解我的,我再苦再累也值,因为这是我的工作。” 该院党组书记、院长在该院基层法庭“双联机制”推进会上说,“各基层法庭工作人员要积极参与到本次活动中,要做到合法性、原则性、灵活性相结合,要最大限度保护更多人的合法权益,要善于挖掘先进典型,要善于总结经验,将本次活动优秀成果加以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