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谷风 视频 图片 旅游 财经 教育 生活 文学 人物 档案 交通 观点 资讯 服务 专栏

散文

旗下栏目: 文化艺术 书刊 小说 诗词 散文 记实 民间故事 黄庭坚传

远去的修水师范

来源:修水网 作者:丁洪阶 人气: 发布时间:2024-01-10
  上周冷得荣同学在微信中给我发来了一张原修水师范正门照片,只见大门横梁下面赫然写着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8个字依稀可见。只是正门和侧门均已用砖和水泥封住。并附言嘱我适当时候写点纪念我们三年师范同窗生活的文章,我欣然应承。这几天静下心来,细细回想,思绪便寻着师范的味道飘回到校园。  
  1985年7月,我初中毕业考入修水师范学校。记得当时中考成绩公布后,老师让同学们回家和大人商量填报志愿。那时的我和大多数农村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一样,没有选择上高中,而是选择了报考中专。因为上中专有着“农转非"的强烈诱惑,可以将农业户口转为城镇户口,吃上商品粮,有工作分配,这种诱惑和惊喜不亚于鲤鱼跃龙门。当时一个中学每年能考上中专的不过几个人,虽然与大学失之交臂,但我是路口乡第一个通过中考录取的中专生,家里人特别是父亲非常高兴,因为他最大的愿望是我今后当老师。用他的话说,这个职业不论什么朝代都需要,都受到人们的尊敬。
  自接到录取通知书那刻起,我便想象着这个被人们称作“教师的摇篮"到底怎样的芳容。九月是开学季。记得开学的时候,父亲提前一天挑着行李同我搭便车来到县城。头一晚我们投宿在县城上班的二母舅家,二母舅家当时还住在安坪的县丝厂,我们下车摆渡过河去的。第二天一早,继续步行到修水师范报到。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初进师范校门,眼前的一切让我陶醉,让我这个农村小子长了见识。当时,校园里挤满了前来报到的新生及送行的家长们。我怀着好奇的目光四处打量,漂亮气派的四层教学大楼,教室窗明几净,楼前的花坛里开着五颜六色的花,十分好看,映衬着来来往往年轻而充满活力的身影显得愈加娇艳。整个校园干净整洁、绿树成荫,一阵微风送来一缕清香,顿时让人神清气爽。尤其是每间教室都摆放着一架脚踏风琴,我报到时见到一位81级的大哥哥正在熟练地弹奏《北国之春》,听着这美妙的声音,我的眼里满是羡慕的神情。“新同学你好,欢迎你!”一句亲切的问候将我拉回现实,在学长的帮助下,我顺利地完成了报名,并跟随着他绕过教学大楼来到了位于学校东侧的学生宿舍,住进了 103寝室,从此便正式成为了一名师范学生。                         
  位于小山环绕中的修水师范,那时男女寝室分立在北边山头,都是一层瓦房,走廊有木柱支撑,寝室之间低洼处建有食堂。教学楼和食堂中间隔着水塘,教学楼前有小操场,食堂前有大操场,教学楼右侧为教工宿舍。师三时,在食堂正对面建了新的办公大楼,新办公大楼后也是三栋教工宿舍。学校出口朝西,道路狭窄,两边都是农田,鲜有房屋;大门右柱上醒目地挂着“江西省修水师范学校"的校牌,大门左边是一间传达室。进大门右侧设有小卖部和医务室。师范三年,是我青春的黄金岁月,也是我人生最重要的阶段,贫穷与苦难伴随着发奋与追梦是我整个师范生活的主旋律。                                HULING
  第一次离开家乡到县城读书,刚满16岁的我,没有一点独立生活的能力,连洗衣、钉纽扣都不会。记得第一次给自己洗衬衫,不知从哪里开始下手洗,站在洗衣台前偷看旁边的同学怎么洗,然后跟着学。其实,那时,贫困山区来读书的男孩都跟我差不多,平时在家大人是不教洗衣做饭之类的,他们认为那是女孩子才该学的事。            
  我在师范获得最多的是知识和友谊。师范的每一位老师都是用心在教书,用爱在育人。班主任周晓工老师立体几何课,总是那么通俗易懂;匡建中老师的心理学课,总是那么平易近人;余于平老师上的美术课,总是趣味十足;王坤赞老师的文选与写作课,总要找一些名著经典来让我们鉴赏,从中体会文学的魅力;音乐老师黄美桂是一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好老师,不仅歌唱得好,还弹得一手好钢琴,我对音乐的认识也基本上是从上师范开始的。我很快认识了五线谱,学会了唱一些c调、F调等各种调子的中外名曲;体育老师董质伟为人热情,乐于同学生们交朋友,很受同学们喜欢;教汉语课吴月朗老师板书很好,当他上完课转身离去后,留给同学们的就是黑板上那疏密有致、张驰有度的书法作品;陈宗继校长偶然出现时的风范、陈景富副校长学生大会时生动丰富的语汇、樊友赋老师生物课上洁净明了的简笔画;还有挺着个大肚子仍坚持上课的陈绪美老师,记忆犹新;教育学老师陈庆雅,上课温文尔雅,语言干净,颇有师者风范。开学典礼上,陈老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他的开头语:“师范师范,师之范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如此等等,都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记忆,至今让人回味。师范老师们亦师亦友,不仅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传道,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他们默默无闻的给予,从不计报酬,这种给予便是人间的大爱,如春风化雨、夏花盛开、秋叶护根、冬雪消融,如一股清泉沁人心脾,如一方静土醉人心间。     
本文来自修水网

  那时候,文选与写作、数学、音乐是我最喜欢上的课。  闲暇之余,我们会从学校的图书室借书来读。读《红楼梦》,我将小说中的诗词全部摘抄书写在一个粉红色的塑料皮日记本上。周末时间,我还到县城新华书店买来三毛的作品来读,《撒哈拉的故事》、《梦里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来》不知被我翻了多少遍。席慕容、汪国真的诗集也是我的钟爱……在师范,我曾有过要当作家的梦想,我真正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文学事业。为了实现自已的理想,我开始拚命的背古典诗词,坚信“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现在想来,虽然觉得很天真,但那种青春年少的激情,仍然是可贵的。如今回首往事,觉得师范的三年,虽然生活得非常艰难,但自己有梦想,有追求,在拚搏,在奋斗,人生没有虚度。                    
  师范三年,短暂而久远、充实而忙碌、严肃而活泼。修水师范八二级(2)班52位同学,来自修水武宁两个县几十个乡镇。还记得,曹鱼同学是班上的小画家,空闲时间就带上几个爱画画的男女同学去野外写生;还有怀揣文学梦想的邹祖忠同学,当时我们 连中国四大名著尚未读完,他已是《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简爱》、《红与黑》等世界名著读了个遍,他的笛子、小提琴也是得心应手。毕业后,邹祖忠和刘伦萍二位同学因各科成绩优秀,被保送到九江师专深造(当时全年级仅2个名额),很是让人羡慕不已;更有颇有文学天赋的戴逢红同学,师范期间已开始创作小说;还记得,柯干景和温世水同学为参加晚会彩排二人相声 ,从排练到正式演出,使整个寝室连续一周充满了笑声 ;还有武宁籍负责广播室的程钰同学,每天准点播放《爱的奉献》、喜欢讲笑话的温世水同学;还记得同几个同学用节余菜票晚自习溜出去到小卖部买包饼干美滋滋地吃的情景……还记得我们103寝室一共住了8个人,分别是本人、戴逢红、樊志明、周仁宝及来自武宁县的阮晓军、孔令武、柯干景、夏敬文。还记得,每天晚上11点的唏嘘声,总是抱怨值日老师熄灯太早,话还没说完;记得学校每个月发给学生33斤饭票、18元菜票,绿色、黄色、褐色各有不同的面值,至今我还保存有那时剩下的饭菜票。大食堂里有十来个窗口一字排开,开饭时,同学们窗口排队,窗口里工友为我们逐个打菜盛饭。早晨的稀饭一两饭票,包子一两饭票外加五分钱菜票,馒头二两饭票外加两分钱菜票,还有花卷和油条,也都很便宜。午餐与晚餐菜品较多,窗口上小黑板上挂着今日菜品,甘蓝花是一角钱一份,油豆腐通常是两角钱,茶干炒肉、白菜炒肉是三角钱。如果出到伍角,就可以吃到一份红烧肉了。师范学校对卫生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每周一下午大扫除后,学生会都会进行认真检查打分,并进行评比。甚至连厕所地面都要求像打过腊一样光洁,而且不能有异味,如果说厕所代表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那么师范学校可以说代表了一个较高水平。节假日,因为坐车不方便,我们大多数同学不回家。有时去城北逛逛,有时待在寝室睡觉,天气好时我们也结伴到校外活动。记得那时,我们用青春演绎明天:有过书声琅琅的教室,也有过毫不在意的嘻哈嬉笑;有过考场上的东瞅西瞄,也有过一蹴而就的辉煌;我们在晚自习课上悠然自得的交流,我们在人头攒动的运动场上的顽强拼搏,图书馆里的潜心求知,联欢晚会上的激情歌唱!我们有欢乐,我们有泪水,我们有太多的东西被这个校园记忆……那些搞笑的、荒唐的、忧郁的、飞扬的、愤怒的、喜悦的,无比欢乐的时光一去不复返,而那种放肆的幸福,也不会再有了。我会用心记住每个人的样子,记得那青春的容颜,因为那里有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和永恒的怀念。 内容来自xiushui.Net
  师范人都有一种师范情结。1999年秋季停止招生,成立了高级中学。2005年高级中学和县一中合并,成立了新一中,修水师范便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毕业之后,我们这一届同学几乎每五年搞一次聚会,大家欢聚在一起,聊得最多的就是师范的美好时光,最要感谢的就是师范的给予。青涩懵懂的年纪,误打误撞选定了一生的职业。修水师范,以前是修水县最高学府,这里走出许多优秀人才,以前妇孺皆知,如今渐次远去的修水师范,是多少人的母校!
  匆忙的总是时光,温暖的记忆总是在岁月中浮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操守始终教育激励着一届又一届的师范生。“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修水师范学校虽己远去,但师范精神、师范力量却日久弥坚,更加深远……                      
  回望母校,修水师范在将近40年办校历史中,为修水、为武宁及周边县市培养了一大批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家乡的教育队伍和干部队伍中,修水师范学生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了青春和汗水。作为一名修水师范学生,我一直为母校感到骄傲,一直为自己能投身修水的改革开放建设而倍感欣慰。                              

内容来自xiushui.Net


  别了,修水师范!别了,我的母校!别了,所有师范时光的美好记忆!
责任编辑:丁洪阶

最火资讯

首页 | 山谷风 | 视频 | 图片 | 旅游 | 财经 | 教育 | 生活 | 文学 | 人物 | 档案 | 交通 | 观点 | 资讯 | 服务 | 专栏 | 修水视频

赣ICP备09008563号-2 修水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330016260 QQ:303998284 修水网超级群:2756263 房产家装群:117835007 邮箱:163.www@163.com

赣公网安备 36042402000001号

Power by DedeCms 赣ICP备09008563号-2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