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黄庭坚诞辰980周年,中国书籍出版社将出版大型地方文化丛书,共15册,黄露先生为主编,余昌清担任执行主编。
![]() ![]() ![]() ![]() 这是一部黄庭坚文化普及读本。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始祖、黄龙派法嗣、香学鼻祖,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之一,在茶、酒、兰等雅文化方面亦有独到的研究,其足迹所及,皆成文化瑰宝。 本书以普通人的视角、通俗的语言介绍黄庭坚的人生经历,从诗书词文所构建的文学华章,到茶酒兰香营造的雅致生活,再到孝廉人品铸就的道德楷模,深入浅出地进行了解读,力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开启一扇通往黄庭坚精神世界的大门,让一代宗师的风采走进寻常百姓家。 ![]() 修水山川环绕,人文鼎盛,风景秀丽,如诗如画。有五千年“山背文化”、三千年“古艾文明”;是诗书双绝黄庭坚、抗蒙名将余玠、同光体诗派领袖陈三立、国学大师陈寅恪、古琴大师查阜西等历史名人的故里;是中国禅宗五家七宗之一黄龙宗的发祥地;有全丰花灯、宁河戏、修水贡砚、宁红茶制作工艺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秋收起义的主要策源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支人民军队和第一面军旗的诞生地;是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的诞生地;修水是江西省景区最多的县之一,拥有5个国家级4A景区、10个国家级3A景区、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25个省级3A乡村旅游点;是江西省文物数量最多的县之一,有4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个共5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0余个文物点。为了让人们更好、更快、更直观地了解修水,本书以精美的图片、简短的文字,直观地呈现修水的历史、文化和美景。 ![]()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修水深厚的文化积淀与多元的历史脉络交织共生,历代文人墨客慕名纷至,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诸多苍劲的摩崖石刻,而修水的几个博物馆也收藏了数量可观的珍贵碑刻。这些碑刻与石刻,历经岁月的洗礼,不仅沉淀出独特的文化魅力,更是书法艺术史上的璀璨瑰宝。它们既见证了修水历史文明的演进轨迹,是无可替代的鲜活“史证”,又将一段段触手可及、可感可悟的过往凝练成永恒,引人追思往昔、遥想当年。每一通碑刻背后,都承载着先辈的智慧哲思、家国情怀与精神追求,它们默默镌刻着修水的兴衰荣辱,也清晰记录着时代的更迭变迁。 本书精心收录了修水境内保存较为完好的19处摩崖石刻与一百余件碑刻。编著者不仅对斑驳的碑文进行了细致的辨识、校勘与断句,更结合修水本地的历史沿革、人文典故展开深度品读。全书以碑刻为脉络,引领读者一步步探秘修水碑刻文化的独特魅力,为后人打开一扇了解修水历史文化的绮丽之窗,让世人得以透过这些凝固的“石上史书”,尽览这片土地厚重而迷人的历史文化风姿。 ![]() 修水自古便是文风鼎盛之地,山川灵秀间孕育了无数英才,徐禧、黄庭坚、余玠等八位先贤,便是其中最耀眼的代表。他们或于朝堂之上秉持操守、力挽狂澜,或于疆场之上奋勇杀敌、保家卫国,或于文坛之上笔耕不辍、留下千古佳作。其德行、学问、勋业与文章,皆是修水乃至中华的宝贵财富。民国九年编修《八贤祠志》时,蒋介石、孙科、李宗仁、冯玉祥等十一位民国政府元老,皆为这八位乡贤挥笔题赞作序,在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县能得到如此多国家高层的共同瞩目与推崇,实属罕见,足以印证八贤在历史长河中的分量。 湖岭 然而,长久以来,人们对八贤多是闻其名而不知其详。正史以及地方志虽有记载,却多为晦涩的文言文;且有的记载仅寥寥数语,加之资料散落、流传有限,先贤们的事迹与精神,渐渐被淹没在时光的尘埃里。为让八贤的故事走出故纸堆,走进寻常百姓家,余昌清花费五年时间,翻阅了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循着先贤当年的足迹寻访故地,遍访地方文化学者与八姓裔孙,终以通俗的语言,将艰深的文言文记载与散落的口述记忆熔铸成鲜活生动的故事,既坚守历史本真,又力求让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都能轻松读懂,让读者真切触摸到先贤的精神脉动。 ![]() 黄庭坚凭借卓越的书法造诣、传世的经典佳作与令人敬仰的人格魅力,在千年书法史上镌刻下不朽之名。他的书法成就如明灯,照亮后世无数书法爱好者的求索之路,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在墨海探寻艺术宝藏;他的为人之道似春风化雨,滋养世人心灵,让我们领悟艺术与品德共生共融的至美境界。 历经千年岁月沉淀,目前可考证的黄庭坚传世作品共124件,其中书法墨迹43件,另有前人临摹本、托名作品及伪作数百件。这些真迹无疑是书法史上的稀世珍宝,却常因收藏、展出等限制,令普通人难睹其风采。本书将其存世的43件书法墨迹精心集结成册,让普通读者也能近距离欣赏这些艺术瑰宝的真容。 ![]() 2023年4月,江西省书院研究会2022年学术年会暨修水县书院与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修水县召开。来自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等五省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会,本书即此次会议优秀论文的汇编专集。 专集内容涵盖多方面研究,包括江西省书院遗产保护、书院文化的研究、传承与创新,以及修水县历史文化挖掘等。本书由余昌清与第九届国家督学、江西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江西省书院研究会会长、江西师范大学二级教授胡青先生联合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