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谷风 视频 图片 旅游 财经 教育 生活 文化 人物 档案 交通 观点 资讯 服务 专栏

红色修水

旗下栏目: 黄龙禅寺 红色修水 修水古建 修水文物 古树

永远的修水红军

来源:修水网 作者:朱旭东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8-14
  修水是秋收起义的策源地和率先爆发地,是湘鄂赣苏区的中心、最早首府和中央苏区战略侧翼。全县登记在册的烈士有10338人,是湘鄂赣苏区四个、江西省六个“万名烈士县”之一。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中国共产党创造了党史和人民军队史上的“三个第一”:创建第一支具有独立番号的工农革命军队——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诞生人民军队的第一面军旗;打响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第一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修水苏区人民踊跃参加红军,累计达5万余人,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然而,作为“烈士大县”“红军大县”的修水县,却没有走出一位开国将军,其“红军大县”的历史地位也鲜为人知,令人深思。带着这份历史追问,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风云激荡的峥嵘岁月,走进——修水红军的壮阔史诗。
  星火燎原:修水红军的诞生与壮大
  史料记载,从1927年9月秋收起义到1937年9月国共合作,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期间,修水几乎年年都有地方武装与团体成建制、成批次集体加入正规红军。
  (一)1927年9月,由党代表余经邦、队长丁长盛率领的修水农民自卫军100余人,集体编入秋收起义队伍。修水党组织又积极动员各地农民暴动积极分子参军,起义部队到修水后还招募了200多名新兵,县政府一支20余人的法警队通过做工作也投入到起义队伍的行列中,并分散编入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二)1928年10月,红五军党委和湘(鄂)赣特委在台庄召开会议,“台庄会议”后,红五军吸收平江、浏阳、修水、铜鼓游击队、赤卫队,混合整编为三个纵队,十一个大队,陈秋光(1934年牺牲)任第一大队党代表。1929年10月,湘鄂赣特委将重建的修水游击队编入湘鄂赣边红军独立团。
  (三)1930年7月,修水县委、县苏组成湘鄂赣第三路赤卫军,配合红军攻打长沙。7月下旬,从各区乡精选4000名赤卫队员作为第一梯队,赴平江参加“纪念平江起义两周年”暨“夺取长沙”总暴动誓师大会,会后分散编入红三军团行列;随后,又有若干支区乡赤卫队、少年先锋队集体加入红三军团。他们之中有不少人随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8月,红十六军在长沙成立时,修水游击队80余人枪,全部编入该军。随着土地分配运动的深入,“当红军去,保卫胜利果实!”工农群众参军热情高涨。台庄、万祥、大桥、经邦等区苏维埃纷纷开展“拥军扩红”竞赛运动,源源不断地向红军输送兵员。
  (四)1931年初,修水地方游击队、赤卫队组成了赣北警卫营,于同年8月该营编入红十六军九师七团三营;同年夏,县总工会为执行中共湘鄂赣特区委“选拔先进工人干部、工人到红军中去,加强红军无产阶级领导”的决定,动员县工人纠察队全部编入了红十六军。这年,全县各级工会组织选送参加红军的青年工人达393人。同年,少共修水县委根据当时敌人对苏区进行第二次“围剿”的形势,响应“猛烈扩大百万红军”的号召,在几次“冲锋”期内动员1400多名青年参加红军,并输送500余名新兵给中央苏区和湘鄂赣苏区;第三次反“围剿”开始时,少共修水县委又组织青年工农与团员一批一批当红军,超额完成了510人的扩红计划。 湖岭
  (五)1932年4月,湘鄂赣边独立第二师在修水渣津成立,修水赤色警卫一营、二营共400多人,全部编入该师。次年三月,红独立二师同在浏阳成立的红独立一师合编为红十八军,独立二师改成五十二师。不久,红十八军缩编为红十八师,五十二师遂改为五十二团,划归红六军团,后参加长征。1933年7月,修水县委从台庄中心区的游击队、赤卫队、少年先锋队、模范排中精选800余人到万载高村集结,编入红十六军四十八团和红十八师五十四团。其中,加入五十四团的修水红军,后随部踏上了长征的征程。1933年秋,少共修水县委为响应少共苏区中央局组织“少共国际师”的号召,发动全县1000多名青年踊跃参军,组成以朱国栋为团长的少共国际团,后来,这个团的战士分别补充到红十六师和独立团。
  (六)1934年“六·七月事件”后,湘鄂赣苏区岌岌可危。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号召老兵归队,中共路口区委书记,红十六军七师一团原政委吴海贤、吴宗山等一批老兵应召紧急归队。修水县委、县苏在自身处于极度危险的环境下,由县军事部副部长杨柳春带领县独立团100多战士补充到红十六师四十六团。这是修水苏区最后一次成建制集体加入红军。不久,修水县委、县苏解体。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期间,修水苏区只剩下边境几块小而偏僻的游击区。尽管敌人对游击区进行残酷镇压,但人民群众还是冒着生命危险把自己的亲人送去当红军。如1935年中共平修铜县委台漫工作团根据中共湘鄂赣省委的扩红号召,动员了52名青壮年参加县保卫队;中共修通县委、县苏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将一支40多人的游击队大半给了红十六师,还动员修通边界一带30多名党团员和青年加入红军。1936年9月,红十六师路过东渡港时,农民徐高廷、徐有方等5人即参加红军。三溪坳的樊林轩自己年老,就将女婿陈继明、女儿樊年风送去加入游击队。类似事例不胜枚举。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碧血千秋:牺牲与奉献的壮阔史诗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中,修水红军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作出了无私奉献。
  1927年9月,近200名参加秋收起义,加入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的修水战士,或中途战死,或失踪失散,或到达井冈山,具体下落已无完整记载。由于战争的残酷激烈,长眠在井冈山的4.8万余名烈士,无名烈士达3.2万余人,占比超三分之二。率队参加秋收起义的县农民自卫军党代表余经邦到达井冈山后,奉党组织指示返回修水,组织“杨祠暴动”并任暴动委员会主任。暴动失败后,赴崇阳建立中共崇阳县特别支部;1929年春打入湖南临湘白军内部从事兵运工作,因组织士兵哗变被捕牺牲,年仅23岁。共产党员,县农民自卫军队长丁长盛下落不明。据《修水英烈谱》记载,参加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牺牲的英烈,有名有姓的仅有红四军三十一团一营三连战士余昌道、吴世林、余盈秋、卢德祥等少数几人。
  1928年10月,红五军整编为三个纵队,十一个大队。11月中旬,湘鄂赣三省之敌对红五军再度围剿,进攻红五军驻地台庄,红五军在牵狗岭与敌激战,冲出包围圈,向黄金洞转移,12月,彭德怀率红五军主力上井冈山。红五军转战台庄期间,修水苏区人民踊跃参军参战。台庄区西源徐骆驼屋是湘鄂赣红军第一医院驻扎地,这个当时只有10多户人家的屋子,有12人参加红军先后牺牲,某部连长徐在南在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中,用身体保护战友,被敌机炸成两截,尸骨无存……1930年秋,红军两次攻打长沙,伤亡惨重。就修水苏区而言,自马坳以上几乎每个乡镇,村村落落都有当红军的亲人在“两打长沙”战斗中牺牲。大桥、余塅、石坳等地的樊姓、吴姓两大姓氏牺牲的红军英烈达100余人;不少女战士,如白沙岭的沈连英、黄龙的何继增等也在此役阵亡。登记在册的“两打长沙”战役中牺牲的修水红军英烈超过500人。

湖岭


  红十六军(师)是湘鄂赣人民的子弟兵,主力红军长征后,红十六师成为红军在长江以南保存的唯一正规师,湘鄂赣省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湘鄂赣人民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自红十六军成立以来,修水子弟源源不断加入到这支“坚强苦战”的钢铁部队中,牺牲极为惨重,红十六军(师)牺牲的英烈是修水县登记在册人数最多的英烈群体之一;湘鄂赣省所辖二十多个县,几乎县县都埋有修水红军战士的忠骨。
  白沙桥战斗是湘鄂赣三年游击战争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战斗,红十六师同敌第50师、第4师、第98师激战一天一夜,尸横遍野,炮壳满地,数里之外都闻到恶臭,当地百姓于心不忍,偷偷掩埋了数不清的红军战士的遗体。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烈士遗骸改葬于蓝沙窝烈士纪念墓,2005年迁葬至都岭烈士陵园,相关资料显示,红十六师从白沙桥突围到兵败永修云山,不到三个月时间内,修水籍红军官兵牺牲达500余人。
  据不完全统计,牺牲的修水英烈中,曾任红十六军(师)副团职以上的干部有二十余人,包括红十六军政治部主任吴天骥、七师政治部主任王师圣、七师一团政委吴海贤、八师四团政委冯亚飞与朱治平、八师四团副团长熊祖应与杨柳春、八师四团政治处主任杨碧环、军兵工厂主任樊满堂、军政治部宣传队长刘既臣、军政治部教导主任丁凡;红十六师四十八团政委王振国、四十七团副团长丁光辉;湘鄂赣省军区第三作战分区政委吴平波、湘鄂赣省军区中路指挥部副总指挥郑绍华;中共修铜县委书记樊明德、中共修通县委书记樊益升、中共平修铜中心县游击队长吴春满等。此外,因“左”倾路线导致的“肃反扩大化”,折损了不少修水红军骨干,如红十六军首任政治部主任吴天骥被诬为“托陈取消派”,红十六军八师四团政委冯亚飞、科长樊江如等因“恋爱研究社”事件蒙冤被害。 本文来自修水网
  吴天骥(1903-1933),修水全丰人,曾任修水县暴动委员会主任、湘鄂赣第三路赤卫军副总指挥。1930年8月,红十六军成立,任军政治部主任,1931年3月调任湘鄂赣肃反委员会主任,1933年10月,被诬“托陈取消派”,在万载小源被错杀,1945年在“七大”上,平反昭雪并追认为革命烈士,他是同红三十一军参谋长龚炳章、西路军第五军参谋长李屏仁齐名的九江三位副军职红军烈士之一,也是红十六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和湘鄂赣苏区威震敌胆的指挥员。
  1931年2月,国民党62师陶广部侵入修水苏区腹地渣津,侦得当地有一旨在“反对封建婚姻的进步青年组织“恋爱研究社”组织,抓走少共县委宣传部长兼秘书熊寿增,将他关押在万载监狱,接着陶部周密策划,派美女特工许少游伪装进步青年,通过“苦肉计”获取熊寿增信任,设局“成功越狱”。许少游随熊寿增到达渣津后,冒称巡视苏区的“团中央特派员”,对“恋爱研究社”假意赞许并承诺推广,麻痹少共县委机关负责人。待时机成熟 ,许少游将伪造的“暴动纲领、行动计划、成员名册”等文件“藏匿”于住所,借故到别处巡视,趁机离开苏区。
  苏区政治保卫机关在搜查中发现“罪证”,由于缺乏反间谍经验且受“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误判“恋爱研究社”为反革命组织,随即展开大规模肃反。1931年3月至6月间,通过酷刑逼供导致冤杀扩大化,共造成500余人遇难,其中包括修水苏区大批知识分子干部及红十六军70余名排以上干部。这一事件成为湘鄂赣苏区“肃反扩大化”的惨痛教训,警示后人在复杂斗争中需警惕敌人阴谋,更要坚决抵制“逼供信”与扩大化错误。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随主力红军参加长征的2500余名修水红军,大都“北上无音讯”,仅200人幸存;从南方三年游击战中走出的修水红军集结嘉义后,编入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开赴抗日前线。现有资料记载,牺牲在二万五千里征程的仅有红十八师五十二团政委吴天贵、红五师十四团政委毛国雄、军委二局无线电员朱谋生、红十八师营长丁来长、红三师十一团机枪连连长刘桂标、某连连长李祖奎、红十八师排长丁德发,战士朱芳枚、卢太和、吴正平、李若祖、冷木生、樊金文、樊哲清等10余人;牺牲在抗日战争期间的有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八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戴克信、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迫击炮连连长吴源德、八路军上尉副官马家贵、新四军军需樊孝龙、新四军六师十六旅四十六团三营营长丁有华等人。修水红军中还有无数长征和抗日牺牲的无名英烈,他们的姓名终成谜团,永远湮没于历史长河。
  吴源德是东港乡三溪坳人,1928年参加工农红军。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他任三四三旅六八六团迫击炮连连长,在对日寇作战中牺牲,家乡亲人长期不知其下落。1980年1月,吴源德生前战友、迫击炮连指导员方福钦(时任广州铁路局顾问)接受党史调访时回忆说:“我们打埋伏小分队的机枪打响后,吴源德连长听到军号声,亲自当炮手,几发炮弹全部命中目标,打掉了鬼子的‘膏药旗’,又连续射出10余迫击炮弹,发发落在鬼子野战工地上,打得鬼子丢盔弃甲,四处逃窜。”事隔40多年,方老仍记忆犹新,他娓娓道来:“吴连长是修水三溪坳人,他家有四间房子,两间坐落在平江,两间坐落在修水,所以我跟他开玩笑,说他是‘两省人民的儿子’。”通过方老的回忆线索,有关部门幸运地找到了吴源德烈士的亲人。 湖岭
  2020年5月8日,修水县人民政府在其门户网站发布了一则《让我们一起寻找修水籍英烈戴克信、毛国雄的亲人》的启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反响。
  毛国雄(?-1934),1929年参加红军。曾任红五军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红三军团五师十三团政委、十四团政委。参加了湘鄂赣边区的游击战争和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长征,在湘江战役中牺牲。毛国雄是有记载红军过龙胜牺牲的最高指挥员。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和遵义会议纪念馆陈列有毛国雄烈士的生平简介。
  戴克信(1918-1941),冀鲁豫军区第八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33年参加红军,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到山东根据地,先后任营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1941年9月任湖西军区巨南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11月任冀鲁豫军区第八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正旅职)。同年12月,在山东巨野县作战中牺牲。山西太行干部学院特别推出《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一一八路军抗战英烈事迹展》专栏,戴克信位列其中。戴克信是《抗战英魂录——八路军为国捐躯的将领(上、下)》中,收录的146位副旅职以上将领之一。
  令人遗憾的是,时至今日仍未确定毛国雄、戴克信两位英烈的乡籍,找到他们的亲人。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薪火相传:幸存者的坚守与传承
  修水红军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展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从秋收起义到井冈山斗争,历经五次反“围剿”、万里长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及抗日战争,前赴后继,九死一生。至新中国成立时,已知幸存的修水红军不到20余人,包括随红一军团参加长征的胡承玉、包玉珍、刘克之、吴翠梧、吴和满等,随红二军团参加长征的樊全九、杨力文、荣在东、朱国才等,以及从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走出的傅彪、樊道余、吴俩全、龚桂林、卢德贵等。另有伏洪俊、谢树清两位随军南下的长征老红军长期在修水工作生活并安葬于此。截至1984年12月,修水县健在的失散红军48人。他们的革命历程与牺牲奉献,构成了修水红色历史的重要篇章。
  吴和满于1912年出生于今上衫乡同升村,18岁参加工农红军,先后参加了第一至五次反“围 剿”斗争。1934年10月,他随红一方面军长征,历经渡赤水,抢金沙,爬雪山,过草地等艰苦历程。在离延安仅一步之遥的马莲川战斗中,他身负重伤,被当地群众从死人堆里救活,却遗憾地离开了红军部队,流落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与当地一位带有两个小孩的寡妇组成家庭。此后70多年来,他默默无闻地躬耕务农。2006年10月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赴固原慰问演出,他的事迹才公之于众并引起强烈反响。随后,在有关部门的安排下,他登上六盘山,来到红军长征会师地将台堡,完成了间隔长达71年的长征,了却了多年的心愿。10月23日,,95岁高龄的他在宁夏、江西两地新闻媒体帮助下回到了故乡。面对乡亲,老人讲述起长征经历时情绪激动。提起战友便眼角泛泪,哽咽着说“比起牺牲的战友,我幸福多了!” 湖岭
  1985年6月5日,张平凯将军接受党史调访时,回忆在修水的革命活动时说:“修水人民参加红军的在当时有不少人,还有一些人在红军中当干部。我记得有两个师团干部是修水人,后来与他们失去了联系,不知到哪里去了。”张平凯将军提到的两个修水籍师团职干部,现已无从考证。
  1955年共和国将帅大授衔时,按照授衔标准,在红军时期担任师长、团长职务是授衔的参考要件。吴天骥、王希圣、吴海贤、冯亚飞、朱治平、毛国雄、吴天贵、王振国、郑绍华、吴平波、戴克信等将领,若能见证革命的胜利,他们中不少人或肩扛将星,跻身开国将军行列。其中,吴天骥、毛国雄、杨柳春三人被载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人物志》(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的傅彪,1954年因病未到职华东军区副参谋长,与“开国将军”失之交臂。另一位没有参与授衔,按资历可授少将军衔的是红军时期担任红三军团一师三团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南军区供应部部长,大授衔时已离开部队的老红军包玉珍。
  傅彪(1909-1973),修水马坳人。历任中共平修铜中心县委副书记、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兼平修铜游击队(湘鄂赣军区第五支队)队长、新四军修水通讯处副主任,四旅十二团三营营长、特务二团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鲁南军区二分区二十团团长、华东荣军总校第五分校校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皖南军区徽州军分区副司令员,宿县军分区司令员。1953年9月,调南京军事学院学习,1954年11月,调任华东军区副参谋长兼军务部长,因病未到职,与“开国将军”荣誉失之交臂。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包玉珍(1903-1984),修水古市人。历任红三军团一师三团团长、山西抗日决死纵队参谋长、赵城支队司令员、华南军区供应部部长等职。1950年以正师职转业到地方,因大授衔时已离开部队,未参与授衔。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百战归来的修水老红军,退伍不褪色,他们淡泊名利,不计得失,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胡承玉在几十年革命生涯中,担任连长13年,参加大小战斗200多次,负伤11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甘肃省公安总队副参谋长等职,1958年因病离职回故乡休养。荣在东,曾任八路军359旅政治处总支书记兼特派员,在抗日战场上负伤,1959年回乡后,安排在县红色福利厂任总支书记;二等甲级伤残老红军吴俩全,从团职岗位转业回乡,甘当农民,并自告奋勇担任本乡初级社社长,带领群众从事生产劳动。老红军卢德贵身负三次重伤,担任生产大队长、公社敬老院长,拖着伤残的身体带领群众修水库、抓生产、关爱五保户,一步步为改变家乡落后面貌作贡献。
  1950年1月,老红军樊全九因长期病重逝世,年仅41岁,他是新中国成立后幸存的修水老红军中最早离世的。1973年4月,老红军傅彪在南京病逝,经解放军总政治部和民政部批准为革命烈士;1974年7月,老红军胡承玉因伤病复发,不幸病逝;1983年2月,老红军刘克之病逝于沈阳。1984年3月,老红军包玉珍逝世……1996年11月,老红军吴翠梧在南昌逝世,享年88岁;2000年4月,老红军朱国才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2008年1月,老红军樊道余在南京逝世,走完了99年的人生历程;2009年2月,老红军吴和满寿终正寝,享年98岁;2012年,修水最后6名失散老红军相继离世;2013年1月,被江渭清同志系亲切称为“小修水”的修水最后一位健在老红军龚桂林在江苏盐城逝世,享年91岁。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一代红军,成为修水人民永远的记忆。他们的名字或许湮没于史册,但精神永远照亮修水的山山水水。
责任编辑:朱旭东

上一篇:黄埔军校的江西修水人

下一篇:没有了

最火资讯

首页 | 山谷风 | 视频 | 图片 | 旅游 | 财经 | 教育 | 生活 | 文化 | 人物 | 档案 | 交通 | 观点 | 资讯 | 服务 | 专栏 | 修水视频

赣ICP备09008563号-2 修水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330016260 QQ:303998284 修水网超级群:2756263 房产家装群:117835007 邮箱:163.www@163.com

赣公网安备 36042402000001号

Power by DedeCms 赣ICP备09008563号-2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