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谷风 视频 图片 旅游 财经 教育 生活 文化 人物 档案 交通 观点 资讯 服务 专栏

查迎春专栏

旗下栏目: 冷建三专栏 周湖岭专栏 周斌专栏 东方啸专栏 卢曙光专栏 刘经富专栏 谢小明专栏 石平专栏 查迎春专栏

《查阜西编年事辑》编写背后的故事

来源:修水网 作者:山谷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9-30
  2025年9月18日至21日,江西省修水县举办了“纪念查阜西先生诞辰130周年”的综合性纪念活动。在四天时间内,全国琴人济济一堂,奉献了四场高水准的古琴及琴歌音乐会,举办了两场古琴学术研讨会;修水“查阜西纪念馆”在此期间顺利揭幕开馆。由宗亲查玉强和查迎春编著的《查阜西编年事辑》一书在活动中也正式发布。
封面题字:李祥霆
  这场跨越百年的纪念,不仅是地方政府、琴人后学对一位琴学大师、革命先辈的致敬,更揭开了一段家族与历史交织的动人往事。
  作为查氏后人,《查阜西编年事辑》的编者之一查玉强老师在访谈中首次讲述了查阜西年谱编纂背后的故事。
  查玉强先生着重指出了学界对查阜西先生生平中两大重大事件的误读。一是“查阜西未归过修水”,二是查阜西曾遭修水家族驱逐。两位编者从爬梳史料到走访故人,将这两件误传事件拨乱反正,让查阜西先生这位集琴学宗师与两航起义策划者于一身的传奇人物,在时光尘埃中更加清晰。
  当谈及查氏家族的金庸、穆旦、查全性等杰出人物时,“家国情怀”与“专注做事”这两个特质被反复提及。这不仅是一个家族的精神密码,更是留给当代人的文化基因。正如查玉强老师寄语所言:“从查阜西先生身上汲取勤奋钻研、学一样像一样的精神”,或许正是对这段历史最好的纪念。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以下呈现的访谈实录,将带领我们走进年谱编纂的幕后,感受查氏后人对先辈事迹追索的责任感,以及查氏作为一个家族如何在时代洪流中书写“以文脉塑造品格”的传承故事。
采访人:陈春香
受访人:查玉强
  陈春香:
  查老师您好。这次来修水,当地应该也是您非常有感情联系的一个地方,这几天您有什么感受吗? 
  查玉强:
  我2023年来过修水,今年我感觉到变化很大,特别是对宣传查阜西这一块。2023年春天,我当时接触了我们修水人大的陈荣霞主任,听他们说有建造查阜西纪念馆的打算,今年过来,这个打算已经成真了。所以几年时间,这里的文化建设方面变化很快。感慨颇深。我感觉到修水当地政府对文化建设很重视。修水有两大高峰,黄庭坚、陈寅恪。查阜西也是我们修水的文化名人。前天查阜西纪念馆落成仪式我参加了,确实很高兴。作为查家的后人,我也很自豪。
  2023年时听到修水有建查阜西纪念馆的打算,作为查家后人,我也起心动念,也想为修水的文化建设、查阜西纪念馆的建设做些工作。就想编写查阜西年谱,也就是现在这个《查阜西编年事辑》。当时正好我们修水的宗亲查迎春老师也有这个打算,所以两个人一拍即合。

本文来自修水网


  所谓年谱,就是将一个人的道德,学问,事业,纤悉无遗而系之于年月。说起来很容易,真正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就查阜西年谱而言,除了要收集材料、捕捉信息之外,首先还是要解决摆在我们面前的两个大问题。
  因为当时在学界有两个说法几乎成了定论,但修水的查家人,包括修水的一些学者,当然也包括我,对这两个说法是不认可的。但需要有力的证据来加以纠正,从而顺利编写年谱。
  首先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查阜西一辈子有没有到过修水。第二个是查阜西家人当年从湖南平江回到修水,被查氏族人驱逐出境。所以这两个问题如果不给予正确的回答,这个年谱就写不下去。所以当时,我们也收集了大量的材料,发现查阜西在1913年,也就是19岁那年,写过一首诗叫《过寒水渡》。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他参加祖母丧礼结束以后,又重新回到他念书的地方南昌。这个时候,他经过了寒水这个地方。当时有一位姓付的学者,也对寒水做了考证,说是在南昌有一个寒水。但经过我们反复论证,没有这回事。寒水其实是修水的一个地方,而且是我们查家人的一个聚居地,特别是查阜西祖上的一些祖坟就在寒水。那一年实际上是查阜西参加完祖母的丧礼以后回南昌途中,经过寒水写的《过寒水渡》。
这个事情一揭开以后,实际上那位姓付学者的考证就推翻了,这样这个问题就解决了。至少证明查阜西肯定是回过老家的,他也写过这首诗。 湖岭
  第二个问题更加棘手,就是说查阜西家人当时从平江回到修水时被查氏族人驱逐出去。这个说法,经过当年几个学者在学界研讨会上的宣扬,导致这个观点差不多已经在大家的头脑里固化了,感觉是真有这回事。当时我们查阅了修水查家的族谱,无论是上世纪30年代修的族谱,还是本世纪初修的新族谱,上面都有查阜西父亲的肖像。一般了解年谱的人都会知道,作为一个家族成员,能够在家谱上呈现肖像,都是了不起的人物。假如说他被家族驱逐的话,那他同时又在族谱上出现肖像,这就说不通,站不住脚。
  但是查阜西在他的自传里确实出现过“不令驻足”这四个字,那怎么来解释呢?当时我们也做了一些调查,特别是访问了几个八九十岁的老人。从他们口中回忆出,当时在修水查家人中有一个传说,叫“杀三十里”。这个话怎么来的呢?实际上就是当年查阜西的母亲病故在湖南平江的县衙里。当时查阜西的父亲就是平江县令,在办理查阜西母亲的丧事时,平江的一股匪徒袭击了平江县衙。查阜西的父亲因为抵挡敌人的侵袭不幸身亡。这个时候,查阜西的二哥叫查镇泽,他当时在南昌,在李烈钧手下当军官。他听闻父亲的噩耗后,带了一帮人,从南昌一路杀到平江,到了匪窟周边三十里地大开杀戒,叫“杀三十里”。这样以后查阜西带着两个弟弟回到了修水。当时修水查家的族长看到这种情况,劝查阜西和他的弟弟不要停留在这里,因为如果匪徒知道他们在这里,肯定要来报复,对他们不利,对查姓族人也不利。实际上是出于保护的目的,劝查阜西他们不要停留在这里。这样的话,就把这个问题彻底解决了。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图片
  查阜西在两个领域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一个是在琴学方面,还有一个是策划两航起义。
  我感觉在琴学方面,特别是这一次来的大部分都是琴学方面的专家,他们在这方面有更深的论述。所以我也不凑这个热闹了,这方面就不多做介绍。而在他奉周恩来总理之命参与两航起义这方面,有两件小事值得一提。
  第一件小事,在奉命参与策划两航起义的时候,他给家里配了一辆吉普车,停在苏州家的后院。同时给他的儿子查克承配了一把手枪。他离开的时候,告诉儿子,一旦听到风吹草动,马上带全家人迅速离开这里。从这个细节上看,查阜西奉命参与两航起义,他是置生死于度外的,是舍小家来参与这件大事。
  第二件事情,就是说起义成功以后,蒋介石恼羞成怒。当时命令空军司令周至柔去抓捕查阜西在台湾的大女儿。这个时候,查阜西也提心吊胆。实际上,这个时候周总理已经布置了地下党,在策划两航起义的同时,已经安排他的大女儿转移了,所以周至柔带人去扑了个空。所以从这两件事情来看,阜西公当时冒了极大的风险,准备做出很大的牺牲来参与这件事情。
  所以现在我们回顾这件事情,只知道他是策划成功了,实际上中间有许多腥风血雨、可歌可泣的事情。这是我在编写年谱中间非常感动的地方。 周湖岭
  当然,这个年谱也不是尽善尽美,里面有许多不足,或者说我感觉到整个编写年谱中还留下两个遗憾,没有很好地解决。也想通过这个机会,请教有关的专家。
  一个就是说查阜西的前妻,也就是他的第一个夫人余雪操,在 1927年四一二政变以后,就是查阜西被汪精卫马日事变关进监牢放出来以后,他的这个夫人带着女儿四处躲藏,最后把女儿送到自己父亲那里,自己就离开了。从此以后,余雪操究竟是去世了,还是出家了,还是隐姓埋名了,大家都不知道。大家都找过,包括她的家人,包括查阜西四处寻找,一直找不到。至今还是个谜。我本来想通过编写年谱来解决这个问题,但解决不了。
  第二个遗憾也是个谜,就是1920年代查阜西被关押进国民党的监狱,出来以后就跟共产党党组织失去联系了。但是到 40 年代,他奉命参与两航起义这么重大的事件,这个时候有没有恢复他的组织身份?也就是他当时是不是已经成为共产党员了,这个问题始终没有解决。而他去世是在 1976 年八月份,这个时候,实际上政治气候还不是很健康。像茅盾那样,当时也脱党了,但是去世的时候,恢复了他的党籍,并且党龄从 20 年代算起。而查阜西的这件事情就一直没有提起过。实际上他们家人对这件事情也是很在乎的。当时他们家人曾经问过罗青长,当时担任国务院副秘书长,罗青长就跟他们这样讲,查阜西的档案在我这里,我们是很清楚的,但是究竟是怎么回事,没有下文。所以在我们这个年谱里面也没有解决这个事情。所以编写这个年谱,除了有些细节的描述和内容的介绍之外,这两件大事没有解决好是一个遗憾,留待下一次能够再版的时候来解决这个事。 湖岭
  陈春香:
  作为查氏家族文化的研究者,您认为查阜西先生他本人在整个查氏家族当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 
  查玉强:
  我们这个查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到现在已经2700多年了。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间,也确实出现了许多杰出伟大的人物。古代的不说,就说我们现当代的。我大致梳理一下,有四个人是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
  一个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金庸,查良镛。还有一个就是大家也并不陌生的穆旦,查良铮,还有一个大多数人都知道的查全性,还有一个就是查阜西。四个人无论是在我们查家,还是在我们现当代整个宏大叙事历史长河中间,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你比如说金庸,他十五部武侠小说风靡全球,拥有 3 亿读者。可以这么说,全世界也没有一个作者拥有超过上亿的读者,金庸拥有三个多亿读者,确实是了不起的。
第二个穆旦,他是中国现代诗歌的领军人物、标杆人物,在文学史上有一个崇高的地位。
  查全性是当年邓小平恢复工作以后,召开教育工作座谈会时,第一个提出恢复高考,邓小平采纳了他的意见,最后迎来了高考的春天,大家称他为提出恢复高考第一人,这个也是很值得大家肯定的。
  还有一个就是查阜西先生。刚才我就讲了,他在两个领域都是了不起的。刚才讲了两航起义这一块,实际上当年的两航起义,他亲自参与的第一批 12 架飞机,后续的六十多架飞机、七十几架飞机,从香港或者是从国民党的手里拿到我们新中国,为新中国的民航事业奠基。同时,他又利用自己的有利身份恢复古琴事业,使古琴从濒临消失重新焕发了青春。用他的话来讲叫“振敝起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感觉这四个人在我们查氏家族中间,在近现代这一块确实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湖岭
  陈春香:
  刚才您提到这个查氏家族里面的四个杰出人物,那么他们之间有没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查玉强:
  我大致概括一下,至少有两点。
  第一点,他们都有一种浓厚的家国情怀。
  你比如说金庸,参与了香港的回归,和他的叔公查济民一起提出了“双查方案”,为香港回归提供了蓝图样本。穆旦投笔从戎,参加了远征军。1950 年代初期,留学归来没有留在美国,而是投身新中国,参与新中国的建设。查全性刚才讲了,向邓小平建议恢复高考,当时来说也是有点风险的,他不顾个人得失提出恢复高考,被邓小平当场拍板吸纳。查阜西就更不用说了,刚才我讲了两航起义,他是置小家而不顾。这些都体现了他们浓厚的家国情怀。
  第二个,他们都有一个特征,就是办任何事情都很专注,做一件事情就要把它办成功,而且办得很出色。比如金庸的十五部武侠小说。在这个同时,他又是著名的报人,创办了《明报》,成为各国政要的案头之物,这与他专注办事的精神是分不开的。穆旦除了写现代诗,还翻译了大量外国名著,普希金的作品,包括美国作家的作品,这些都成为我们新中国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品。
阜西公同样如此。学琴他没有家学渊源,没有家人的传承,完全靠自己勤奋努力,最后成为了古琴界的领军人物。这与他专注、认真学习是分不开的。 湖岭
  陈春香:
  所以经过您这样的分析,查氏家族这几位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之间,他们的相似度还是挺高的。其实我们当今的年轻人也好,或者我们现在修水的查氏家族的年轻人,都可以从他们的精神特质中汲取很多营养。
  最后如果请您给查氏家族的后人和我们现代年轻人送一份寄语的话,您想说什么? 
  查玉强:
  我现在就想说,通过这次查阜西130周年诞辰纪念活动,我们要从查阜西老先生身上学习他那种浓厚的家国情怀,要学习他勤奋钻研、学一样像一样的精神,为我们当下的建设服务,成为有用之才。
  陈春香:
  好的,今天非常感谢查玉强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独特的视角,从查氏家族的角度让我们认识了查阜西先生。同时,我们通过您和查迎春老师编写的这本查阜西年谱,也可以更多地了解查阜西先生在两个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从中汲取更多营养。谢谢。
责任编辑:山谷

上一篇:烟台海校学潮中的查阜西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

最火资讯

首页 | 山谷风 | 视频 | 图片 | 旅游 | 财经 | 教育 | 生活 | 文化 | 人物 | 档案 | 交通 | 观点 | 资讯 | 服务 | 专栏 | 修水视频

赣ICP备09008563号-2 修水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330016260 QQ:303998284 修水网超级群:2756263 房产家装群:117835007 邮箱:163.www@163.com

赣公网安备 36042402000001号

Power by DedeCms 赣ICP备09008563号-2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