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逊斩蛟与神剑传说 在赣西北的民间传说中,许逊斩蛟主要依靠“剑”的神力。《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二十六:“巨蟒既诛,妖血污剑,于是磨洗之,且削石以试其锋,今建昌县有磨剑池、试剑石在。”为此各地都出现了关于磨剑石、试剑石、卓剑泉的传说。 靖安地区的磨剑与泉井遗迹 在靖安一带的传说如《同治靖安县志》卷一:“磨剑池,在熊仙都凝禧观前,相传许真君磨剑于此,其田化为水,灌田数百亩,至今不竭。” “剑泉,在东江都香田张家边,有一巨石,许真君至此马渴,卓剑石上,遂涌清泉,马蹄遗迹犹存。” “乌牛石,在熊仙都和尚岭,久成怪,许真君剑裂为三,遗迹宛然。” [(清)徐家瀛等纂修《靖安县志》,台湾成文出版社,1989年,第138页、180页。] 奉新地区的试剑与磨痕 在奉新一带的传说如《同治奉新县志》卷一:“试剑石二,一在县治西八十里,有巨石中分,相向如削。一在县治东三十里梧桐岭北,有巨石中分,一半在山,一半在田,相向如削。相传皆许真君逐蛟试剑处。” “磨剑石,在城东北小山下,片石横斜,上有磨剑痕,相传许旌阳逐蛟淬剑于此。”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剑井,在南乡罗塘大泽村,阔五尺,深一丈,彻底皆石,色纯紫。相传许旌阳自柏林得剑,至此试剑,透石迸泉为井,故名。” [(清)吕懋先等修纂《奉新县志》,台湾成文出版社,1989年,第118页、140页、142页、147页。] 修水地区的断石异响 在修水一带的传说如《乾隆宁州志》卷二:“试剑石,仁乡五十六、七都,其形类鼓,相传许旌阳过此,石鸣,挥剑劈之为两,其迹宛然。” “铜鼓石,武乡二十四都,屹立数丈,形类铜鼓。相传许旌阳逐蛟过此,石中有声,疑以为怪,挥剑劈之,今一石中分,宛如剑劈,且诸石屹矗,森若列戟,因其胜而建营焉。” 建昌与武宁的破石潭与甘泉观 在建昌一带的传说如《建昌乡土志》卷五:“广福观,在小南乡下洋区,旧名寿圣。世传许旌阳于此卓剑斩蛇,地上飞泉出成井,时有赤乌飞翔,更名赤乌。宋明道士历修葺之,国朝知县李道泰重修,今废。” [(清)谭鸿基等撰,金建锋点校《建昌乡土志》,《江西旅游文献•乡土卷》,江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229页。] 武宁县东六十里的修河段有破石潭,岸边有“破石”,亦名“试剑石”,相传为许逊试剑时所劈开。其地属于箬溪乡,柘林水库建成之后,已经淹没于湖底。 湖岭 《雍正武宁县志》卷六:“许逊,字敬之,南昌人,吴猛尝以道术授之,后与猛同斩海昏大蛇,乃于邑之下试剑于石,石分两开,今其地名破石潭。又捕蛇邑之东十二都。其徒甘战插剑地上,泉水涌出水甚甘,后人即其地为甘泉观,立像祀逊,甘战配焉。” 《嘉靖武宁县志》卷六:“试剑石有二,一在县东六十里箬溪上游,一石临河,卓立数丈,刬然中开。相传许逊逐蛟试剑于此。一在县西百二十里九宫山,传云是羽士张道清试剑处。按:箬溪试剑石,俗称破石。破石潭,俗传许旌阳捕蛟至此,试剑于石潭之中,石上有“水月双清”四字,水落石出见之,传云黄太史庭坚所书也。”亦见《雍正武宁县志》卷三。 诗词歌咏与黄庭坚题刻 破石相传有黄庭坚所刻的“水月双清”四字。《道光武宁县志》卷十七:“冯志称黄庭坚舟过石下,刻‘水月双清’四大字其上。尝泊舟其处,但见石势嶙峋,与江水相吞吐,石上略无斧凿痕。岂土花侵蚀,岁月漫没,一至此耶?抑记载失实,山谷所刻别有一石耶?徘徊江岸,不胜今昔之感。”谭尚忠《补书破石壁水月双清字记》:“武宁县东六十里,有石名破石。相传许旌阳真人逐蛟至此,蛟遁,旌阳破石以求,故名。石分列如对,列修江北。江水澄莹,得月倍佳。山谷先生家双井,往来修江,道必经,爱之,题曰‘水月双清’,镌石壁。今七百余年矣,字漫漶不可解。王生子音家此,不欲前贤名迹之就湮也,请余补书。……乾隆壬子孟春月,滇南抚署海山关书。”(《道光续修武宁县志》卷三十六) 本文来自修水网 明清时期歌咏“破石”的诗作亦多。如卢琢《破石》:“毒龙走江心,仙人断此石。石裂不复合,鼋鼍以为室。”又《龙潭石》:“巨石立江干,江水深且黑。潜虬落明珠,罔象求不得。”(《乾隆武宁县志》卷二十八)卢定洛《破石潭怀古》:“巨石临江岸,维舟落雁声。秋风人望远,夜月水痕明。试剑留仙迹,摩岩失旧名。涪翁凭吊处,先后共移情。” (《乾隆续修武宁县志》卷二十九)王崇德《题破石》:“铦锋传宝锷,峭石破兹山。修水蟠如带,秋潭静若闲。蛟龙潜伏处(下即龙腹潭),水月两清间(山谷尝题“水月双清”四字)。世泽开南宋,长坪锁一湾。”(《道光武宁县志》卷四十三)王瑞鼎《剑石歌》:“修江有剑石,兀立盘溪西。相传仙剑削,崩劣难扳跻。其上产芝草,其下生玻璃。在昔黄涪翁,过此每羁栖。水月双清字,剔苏崖罅题。钗脚今安在,古迹志枣梨。我家住南浒,盈盈只隔溪。南宋以来世复世,谁其寿考与兹齐。吁嗟乎,人生一世苦旁午,敢让江山独千古。”(《道光续修武宁县志》卷四十一) 其他相关遗迹与人物 武宁县东的井垅有剑池,相传亦为许逊磨剑之处。《乾隆续修武宁县志》卷三:“剑池,县东井垅,世传许逊磨剑处。”县西百里的白石山,亦为许逊磨剑之处。《道光武宁县志》卷五:“白石山,县西百里白石庵后,青崖数十丈,浮面一层如凝霜雪。世传许旌阳磨剑,倾泼水溜,亘古不泯。其下即白石溪。” 本文来自修水网 甘战为许逊之徒,曾在武宁县活动。《乾隆武宁县志》卷二十:“甘战,字伯武,丰城人,从许逊游,逊异其材,凡奥文秘诀,悉令掌之。永嘉末,随逊捕蛟于邑之仁义乡(即今升仁乡),至石镜山北,逊渴甚,战插剑平地,泉随剑涌,甘芳特异。后人于其地建甘泉观,立像祀逊,以战配焉。战于大建间乘彩麟上升。宋封精行真人。”观名甘泉观,泉名卓剑泉,见《道光武宁县志》卷十七。 《乾隆武宁县志》卷二十一:“许旌阳祠,即甘泉观,在升仁乡十二都。”“甘泉观,世传许旌阳捕蛟憩此,其徒甘战插剑取泉,剑拔泉出,潴为井。后人即其地为观,以祀旌阳,覆亭井上,曰甘泉亭。元季毁于兵,明成化间里人董甫重建。” 歌咏甘泉观的诗作如余腾蛟《甘泉观》:“一泓仙家水,清风荡寒漪。宁遣山童汲,莫使世人知。”(《乾隆武宁县志》卷二十八)周政《甘泉亭》:“仙风潭影今何在,此日山亭我独登。三尺顿挥香液出,一泓时有白云蒸。空搔短发凭谁问,欲浣尘肝愧未能。山鸟向人多寂寞,倚阑小立冷如冰。”(《乾隆武宁县志》卷二十九)余螭《甘泉观》:“老柏何披离,翠色落深井。汲得仙家泉,令我心魂冷。”(《同治武宁县志》卷三十七) 周湖岭 挂剑松与神话植物遗存 除了磨剑留痕、试剑破石、卓剑出泉之外,还有“挂剑松”之类的传说。《建昌乡土志》卷五:“七靖观,县南十里,中有许旌阳手植老柏,址失考。”“茶岭观,旧名通真,在小南乡长安区。世传许旌阳插柏枝于楮树为记,晋道士郭德间建,明洪武间重修。” [(清)谭鸿基等撰,金建锋点校《建昌乡土志》,《江西旅游文献•乡土卷》,江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229页。] 《康熙南康府志》卷十一:“寿松,在(建昌)县北五里冷水观,一名挂剑松。父老传云:许旌阳常挂剑于此。其松盘曲奇怪。宋宝祐初,知县曹彬建亭,扁曰千岁灵根。嘉定间,县丞李鸿渐刻图于石。” [(清)廖文英等修纂,袁晓宏点校《南康府志》,万卷出版公司,2017年,第586页。] 武宁县的“挂剑松、悬囊柏”,见《道光武宁县志》卷十七:“挂剑松、悬囊柏:在县西北六十余里。世传旌阳经游于此,爱其山水明秀,尝憩息焉,遂以神剑挂松,药囊悬柏,其后松干如虬,柏枝似盖,土人采药疗疾,服讫即愈。今俱不存。后人即其地建道场以祀真君,曰净明寺。”又收录明经余尚楚诗:“水净山明道脉长,哧哧灵鸟咏仙乡。囊悬翠柏传千古,剑挂苍松镇八方。”据县志,此一记载系据《逍遥山志》增补。 湖岭 关于吴国富教授文章《赣西北的许逊传说》的评议--程彦林 随着道教传播,许逊(许真君)的传说在江西及其周边地区分布相当广泛,尤其以赣北、赣西北为核心区域,并延伸至湖南、四川等地。当前,许逊信仰已成为赣鄱文化圈,特别是修河流域及鄱阳湖西部地区的核心文化意象之一。作为《江西道教通史》(元代卷)的编写者,吴国富教授撰写的《赣西北的许逊传说》一文,极具权威性。 文中吴教授系统整理了广泛分布于赣西北地区(涵盖靖安、奉新、修水、武宁、建昌)与道教仙人许逊(许旌阳)相关的民间传说与地方志记载,重点聚焦于“斩蛟”叙事中“剑”的核心意象及其在当地的呈现,紧扣“剑”这一关键元素,揭示许逊传说如何深度融入地方风物(山川、岩石、泉水、祠观),成为塑造地方文化记忆和地理认同的重要载体。清晰地勾勒出许逊“磨剑”、“试剑”、“卓剑”传说在赣西北地区的广泛流布及其地方变异性(如“磨剑池”、“试剑石”、“卓剑泉”、“挂剑松”等不同形态),展现出民间叙事与地理空间结合的生动图景。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文章最大亮点在于大量援引清代及民国时期的地方志文献(如《同治靖安县志》、《乾隆宁州志》、《雍正武宁县志》、《建昌乡土志》等),并注明了准确的版本和页码。同时,他还关注到历史变迁(如柘林水库淹没破石潭)以及后世文人(如黄庭坚题字、谭尚忠补书、明清诗人咏叹)与这些传说地点的互动等,历史的纵深感和文化的层次感都非常强。 吴教授以扎实的文献功底和严谨的学术态度,尽可能去除附会,将已被各种传说“装扮”的面目全非的许逊道教仙人形象,客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为修河流域、鄱阳湖特别是武宁、修水地区核心文化意象构建,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基础素材。 当然,对许逊这样一个历经一千多年传播的道教核心人物来说,想真正做到去伪存真绝非易事,尤其牵涉不少省市宗教文化旅游的更是难上加难。吴教授此文仍处于“述而不作”阶段,即仅罗列和呈现传说和史料。这些传说和史料有许多问题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解读。我们不妨将吴教授文章作为研究许逊传说的“引子”,由此展开一系列课题的深入研究,如:“许逊斩蛟”反映出我们先民什么样的自然观、灾害观?以及他们在面临修河改道、鄱阳湖变迁等自然灾害中,有过怎样不屈不挠治理水患、营造福祉的奋斗史?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