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谷风 视频 图片 旅游 财经 教育 生活 文化 人物 档案 交通 观点 资讯 服务 专栏

祠堂

旗下栏目: 古墓 古桥 古屋 古井 寺庙宫殿 祠堂 书院

修水周氏宗祠:千年古祠绽放非遗华彩

来源:未知 作者:山谷 人气: 发布时间:2025-11-17
01 周氏宗祠:千年古祠绽放非遗华彩
  白墙黛瓦间,传承着修水儿女的智慧与文明
  在江西修水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一座历经沧桑的周氏宗祠如今焕发出新的生机。作为修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的所在地,这座古祠堂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世人展示着修水丰富的非遗文化。
02 古韵宗祠:周氏家族的文化象征
  修水周氏宗祠坐落于义宁镇,是修水周姓家族的重要历史见证。修水周氏源远流长,主要分为周如川三子周肇、周启、周綮的后裔,以及来自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的周姓“八维”支。其先祖周文胜为南宋武略将军,在咸淳末年带兵到江西洪州分宁县(今修水)平定匪乱,后定居于此。
  在明清时期,修水祠堂数量众多,建筑精美。到解放前,仅修水县城就存有130多座祠堂。这些祠堂不仅是祭祀祖先的场所,更是家族文化和精神的象征。
  周氏宗祠作为典型的江西古建筑,青砖黛瓦,马头墙高耸嵯峨,墙面平整,灰线横平竖直,工艺精湛。祠堂内部结构精巧,木雕、石雕工艺精湛,展现了古代修水工匠的高超技艺。 本文来自修水网

03 非遗瑰宝:修水文化的活态传承
  走进如今的周氏宗祠,这里已成为修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布展面积约875平方米。馆内集中展示了修水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参观者能够零距离体验非遗之美。
  这里既是艺术的殿堂,也是生活的缩影。宁河戏的悠扬唱腔、全丰花灯的流光溢彩、陈门钩子拳的刚柔并济,以及一圣仙娘花灯、北岸船灯、采茶戏、余塅灯戏等特色民俗表演形式,共同构成了修水绚烂的表演艺术图景。
  在传统技艺方面,宁红茶制作技艺、修水贡砚雕刻、民间陶艺等精湛工艺悉数展示,尽显民间匠人的巧思妙手。而修水哨子、上奉米酒的制作技艺,则传递出浓郁的地方饮食文化特色。此外,锣鼓十八番等民间音乐也在馆内回响,营造出沉浸式的文化氛围。
  这些项目不仅是名录上的名称,更是可感、可触、可体验的活态文化。体验馆通过实物、图文与互动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让每一位参观者都能零距离感受修水非遗的独特魅力,见证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焕新。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04 古今相融:非遗传承的新篇章
  古老的周氏宗祠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实现了历史建筑与现代文化功能的完美融合。馆内运用现代展陈与互动体验手段,让静默的非遗文化“活”了起来——参观者既能了解非遗的历史渊源,还能亲手体验制作过程,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
  修水素有“濂溪过化之地,山谷桑梓之乡”的美誉,是黄庭坚、陈寅恪等文化名人的故里。这片文化沃土孕育的非遗项目,如今在传承中焕发新生。周氏宗祠作为这一使命的承载者,正让悠久的民间艺术得以延续,让深厚的文化传统对接当代。
  这座体验馆不仅是修水文化的展示窗口,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它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邀请人们走进修水、感受非遗,共同参与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责任编辑:山谷

上一篇:冷开运《八贤祠记》

下一篇:没有了

最火资讯

首页 | 山谷风 | 视频 | 图片 | 旅游 | 财经 | 教育 | 生活 | 文化 | 人物 | 档案 | 交通 | 观点 | 资讯 | 服务 | 专栏 | 修水视频

赣ICP备09008563号-2 修水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330016260 QQ:303998284 修水网超级群:2756263 房产家装群:117835007 邮箱:163.www@163.com

赣公网安备 36042402000001号

Power by DedeCms 赣ICP备09008563号-2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