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创新破解难题
来源:修水报 作者:山谷 人气: 发布时间:2011-04-08
摘要:科学经营城市,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良塘新区掠影 洪坑河改造不仅疏峻了一河活水,更通过规划、建设和土地经营,不但能收回投资,而且还实现了不少的政府收益。我县近两年在城市经营中所体现出来的市场之手让人耳目一新,也使城市建设保持源头活水。
科学经营城市,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良塘新区掠影
洪坑河改造不仅疏峻了一河活水,更通过规划、建设和土地经营,不但能收回投资,而且还实现了不少的政府收益。我县近两年在城市经营中所体现出来的“市场之手”让人耳目一新,也使城市建设保持源头活水。
我县是山区县、贫困县,城市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特别是资金、用地及拆迁等方面的难题尤为突出。对此,县委、县政府大胆创新,积极出点子、想办法,在经营土地上下功夫,认真做好项目前期规划和定位,加快推进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黄金地段”,不断提升土地价值。同时,加大对土地资源的掌控力度,适时适量激活土地,优化配置,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一年来,共储备土地4000余亩,出让土地8宗791亩,成交价最高每亩195万元,全年实现土地融资8亿元,确保了城市建设资金的投入需求。同时打破政府统包统揽城市建设的方式,运用市场经济手段,以科学的经营盘活城市,有效经营城市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使城市建设实现了“融资——投资——收益——再投资——再收益”的良性循环。此外,广泛开展城建招商,大力拓展招商促开发,去年良塘新区共投入资金10亿元,其中政府直接投资4.5亿元。
破解用地难题。一方面,积极向省里争取建设用地指标,全年报批用地2300多亩。另一方面,抓实“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试点工作,34个拆旧点复垦土地800亩,全县新增造地3750亩,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破解拆迁难题。本着让利于民的原则,在法律和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做好征地、拆迁和安置补偿工作,确保被征地农民和拆迁户的利益最大化。土地征收严格执行省政府的文件规定,坚持“一口价”。房屋补偿评估实行市场化操作,聘请有资质的评估公司进行评估。由“宅基地安置”转变为“公寓房安置”,按拆迁户家庭人口每人40平方米予以安置,同时,加快项目开发进程,推动安置房、预留地尽快升值。
注重“管”字,强化市场监管,突出项目建设管理。出台了《关于加强建筑市场管理办法》,严格操作程序,严厉打击围标、串标、转包等行为,加大对项目建设的监管力度,杜绝未经许可施工、违规施工和偷工减料行为。突出规划执行管理。出台《县城规划区内农民建房管理办法》,老城区冻结新建楼房,改造项目实行“异地安置”,核心区私房拆迁不再予以宅基地安置,全部实行“公寓安置”,控规范围内新建农房严格按照规定审批。
控私建,严格执行城市发展规划。坚持规划先行。按照“高目标定位、高水准规划、高标准要求”的原则,结合我县城市发展的实际,制定和完善了县城总体规划与近期发展规划,提出全力打造环境优美、商贸活跃、宜居宜业的山水园林城市。新建城建项目按照城市总体规划,从选址、详规、放线到验收,一律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确保环环相扣。我县始终坚持以城市规划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向城市规划要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坚持老城区只拆不建。老城区冻结新建楼房,改造项目一律实行“异地安置”,腾出空间用于完善市政设施建设和绿化,切实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与居住环境。核心区私房拆迁全部实行“公寓安置”。控规范围内新建农房严格按照《县城规划区内农民建房管理办法》审批。2009年底,县委、县政府开展了违法违章建筑专项整治活动,彻底扼住了县城违建势头,为城市建设扫清了障碍。
“不舍昼夜,只争朝夕。”是修水城市建设速度的生动写照。按“六个一”工作推进机制、“五合一”调度督查机制、“五加三”监管保障机制、“五加二”工作落实机制等项目推进机制,一丝不苟抓质量,精打细算省投资,万无一失保安全,推动城市建设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对每一个城建项目实行一个领导、一个责任人、一套工作班子、一个实施方案、一支好的施工队伍,以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项目倒逼部门、下级倒逼上级、督查倒逼落实。县里成立项目建设督查小组,对每个项目建设的推进工作一日一督查、一日一通报、一月一调度,准确掌握重点工程建设情况,确保每一项重点工作按照时间节点顺利推进。各个项目倒排工期,倒计时间,目标再细化,任务再分解,措施再夯实,联动式推进,层层抓具体,层层抓落实,确保建成优质工程、高效工程、节约工程、廉政工程、市民满意工程;防止豆腐渣工程、半拉子工程、严重超预算工程。
“城建项目慢不得、拖不起,一刻也不能耽误。”县领导经常深入现场,查看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相关部门驻地督促检查、监理施工,确保工期;广大建设者晴天抢干、雨天巧干、白天大干、晚上加班干,有的把铺盖搬上车,吃住在工地,有的几个月就磨坏一双解放鞋,成为“五加二、白加黑”精神的实践者。正是在上下同心、环环相扣的建设热浪中,一个个新建项目如期完成并投入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