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协力抗洪灾 千方百计保畅通——县交通运输局“6•10”抗洪救灾纪实
6月10日特大暴雨,造成严重洪涝灾害,交通基础设施损毁非常严重。灾情发生后,县交通运输局全体干部职工第一时间赶赴各乡镇积极开展抗洪救灾,调查了解灾情,抢修主要道路、桥梁,最大限度确保交通畅通。
迅速反应投入抗洪抢险救灾
此次洪灾造成我县交通基础设施直接经济损失达1.7亿元,全丰、白岭、黄龙、黄坳、古市、路口、渣津、大椿、庙岭、宁州、何市、黄沙、水源等13个乡镇受灾严重,受损公路515条743.8公里,其中受损县道10条约21.7公里、乡道67条约268.5公里、村道438条约453.6公里;其中损毁路面220.6公里,路基523.2公里约152万立方米,损毁桥梁136座约3452延米,边坡塌方280处56万立方米。高余线、山复线、潭下线、溪杨线、罗庙线5条县道和桃树至全丰等30条乡道中断交通。
未雨绸缪,6月9日县防汛办会议后,县交通运输局当晚召开了全体干部职工会,及时通知客运企业、在建工程、渡口码头、养路班组做好防洪工作,由于应对及时、得当,全县没有出现因交通基础设施损毁,在建工程、道路运输等安全事故,把灾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迅速反应,6月10日早晨,县交通运输局分成8个工作组,每个工作组由一名班子成员带队奔赴各乡镇了解交通基础设施损毁情况,为下步灾后重建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各个工作组带领养路工和当地群众对管养的到乡镇政府的22条公路清理塌方,维修便道,在危险路段设立警示标志牌,出动挖机、装载机等机械设备200多台,6月10日当天清理塌方12万方,到下午6时所有至乡镇道路全部抢通。
全力抢修确保公路桥梁畅通
县道高余线黄沙段桥倒塌,该桥地处全丰集镇,两岸有8个村2万余人无法通行。县委副书记孙朝辉坐阵指挥,要求交通运输局在2天内架设便桥,打通当地群众的生命通道。该局当晚部署,从县城调运设备10多台,采购涵管30根,自6月11日早晨5点至下午6时45分,经过13个小时的努力,用预制砼圆管架起了一座长40多米的通车便桥,此举还上了中央新闻联播节目。11日、12日晚,在当地政府协助下,工作组加班到凌晨一点,把大椿杨梅段便桥和大椿便桥抢通。
抢修乡村道路,排除险情工作在同时在全县范围展开。至13日,全县共投入资金600万元,清理塌方110余处计26.5万立方米,维修加固险道30余处,新建中型便桥3座、抢修便道23条。洪水把白岭镇的一条交通要道桃沙公路路基被洪水掏空有2公里左右,冲断的路面有3处500多米,严重影响了桃树、沙坪、大庄等村12000余人的出行。6月13日,县交通运输局的施工人员组织大量的人员和机械设备修复被洪水冲断的白岭镇桃沙公路,确保在最短的时间修通该条公路。
“舍小家为大家”, 党员干部奋战一线。
在这次抗洪抢险中,县交通运输局干部职工全部上阵,不分白天黑夜、不分男女老少,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涌现出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局长章明石、副局长易德朋、干部郭玉文都曾因工导致手臂不同程度受伤,医生交待他们绝对不能负重,但他们带伤前往受灾地区调度指挥,抢修水毁道路桥梁。在改渡建桥藕坑大桥建设工地,副局长易德朋还亲自动手疏通围堰,抢修便道,从早上6点多到下午4点多排除险情后又赶赴下一个受灾现场;原副局长丁彦华已经退居二线,但他与年轻干部同吃同睡,参与救灾,在送技术人员下乡的过程中还因车祸差点儿滚下山崖;工会主席王鸿敢女儿生病,家里让他回去,他却在黄坳乡的救灾现场一干就是三个白天和黑夜;女干部冯芳怀有身孕,在核灾报灾岗位仍然坚持到晚上12多,以至于丈夫都埋怨她不要命;为了确保信息畅通,办公室主任宁丽君守着电话两天两夜没有合眼……,一连3个晚上,全局干部晚上都只睡了两三个小时。
在党组书记吴红梅带领下,由党员干部组成的三支抗洪救灾党员突击队,在抢险中充分发挥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决心打赢这场抗洪抢险救灾硬仗。***员、公路站站长丁芝宁这几天就像一个扑火队员,无论是去白岭镇抢修桃树至沙坪公路,还是到黄坳乡旁培村指导公路抢险,哪里有险情,他就出现在哪里。在黄坳乡,该局一支抗洪救灾党员突击队打出了“齐心协力抗洪灾,千方百计保畅通”的口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