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建成的改渡建桥项目旌阳大桥

新建的农村盘山水泥公路
五年来,县交通运输局党组把发展交通运输事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民生工程来抓,全县公路总里程达3146.21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2公里,一级公路5公里,二级公路126.8公里,三级公路247.9公里,四级公路368.45公里,等外公路2336.063公里,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69.8公里;全县100%的乡镇、100%的行政村以及20%的自然村通了水泥路;100%的乡镇、82%的行政村通了客运班车。
“十五”期末,我县乡镇公路通畅率只有83%,行政村通达率只有67.7%,行政村通畅率只有28%,要达到乡镇、行政村100%通水泥路的目标,“十一五”期间要新修1506公里水泥路。全县29个改渡建桥项目“十五”期间只修建8座,还要修建21座,占全市改渡建桥任务三分之一多。山高路陡,乡村布局分散,路基改造难度大,路面施工难度更大,且路基改造工程量大,材料运距远,河宽水深,施工环境恶劣,建设成本特别高,要实现“双百”目标,全县农村公路预计要投入资金5.5亿元,改渡建桥要投入1.1亿元,全县缺口资金在3亿元以上。
面对困难,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交通运输局党组带领广大干群打了一场实现农村公路建设和改渡建桥“双百”目标的人民战争,借助全市“三年打胜农村公路建设翻身仗”的强劲东风,修水交通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五年来,共计修建农村水泥路1524.9公里,总投资5.3亿元。乡镇及行政村通畅率分别提高了17%和72%,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任务。修建农村改渡建桥29座,撤销农村渡口37个,其中“十一五”期间修建渡改桥21座,总投资1.1亿元。建设农村区乡客运站13个,候车亭69个。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投入总计达到6.6亿元,实现了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和改渡建桥“双百”目标。全县营运车辆达到3800台,其中货运车辆3400台,客运车辆400台;公路客运线路达到109条,日均发班次868个,年客运量达339万人次,货运量633万吨。先后建成了马坳车站、白岭车站等13个乡镇客运站和多个农村客运停靠点。投资近8000万元良塘车站重点工程的建设,将在今年10月份正式投入营运。全县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辐射36个乡镇和邻近主要城市的客货运输网络。
回首五年,从乡乡通油、水泥路,到村村通水泥路,通村公路异军突起,改渡建桥长虹卧波,道路运输规范有序。今年6月,九江市农村公路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各县市交通系统前来学习“修水经验”。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三年打胜农村公路建设翻身仗”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坚持每月听一次汇报,经常召开调度会。县交通运输局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确保项目资金按时到位,县财政承担公路桥梁建设配套资金7000多万元,发改委、扶贫移民办等部门将可用于公路建设的国债资金、扶贫移民资金、以工代赈资金优先安排捆绑使用,此外通过“一事一议”,发动群众投资投劳修建公路。渣津镇福星村干部用自己住房担保贷款修路,征村乡车联村干部宁可过紧日子而决不降低修路标准,私营业主丁华、胡经国捐款100万元、上海下放青年谈意道捐款50万元、民办医院院长樊向阳捐款26万元修路。辉煌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广大交通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其中有立足平凡岗位30年默默奉献的公路管理站站长丁芝宁,35年如一日一心养路的农村公路养护工卢洪宝,拾金不昧做好事不留名的出租车司机肖晓林,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干部宁丽君……
“十二五”期间,我县将争取咸宜吉和九岳常铁路列入国家铁路建设规划,并尽快组织实施;争取立项建设永武高速延伸线,构建修水高速公路大框架。以武吉高速公路为主线,构建二级以上出县通道;以三级以上公路为重点,完善县通乡公路升级改造;以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为根本,完善乡村公路网络化建设。强化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及危桥改造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客、货运输网络化建设;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坚持以人为本、绿色环保的规划理念。进一步加快水运工程建设等,形成“外通内畅、结构合理、安全便捷、覆盖乡村”的交通运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