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布项目,聚人气,迈出城镇建设新步伐 按照“中等城市、小城市、中心集镇”链式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布好城市项目、提升城区品位、聚集城区人气、促进城镇互动,力争全县城镇化水平提高2个百分点。 一是规划“大修水”。按照“新城建设比老城改造快半拍,推动城市建设滚动发展”的要求,城市建成区在两年翻一番的基础上,启动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将规划区面积拓展到128平方公里,着力构建以良塘新区为核心的“一心、两河、七组团”发展格局,打造一个常住人口达30万的三省九县环境优美、商贸活跃、宜居宜业的生态园林城市。 二是推进大城建。力争全年政府直接投入10亿元,拉动社会投资40亿元,重点实施60个城建项目,进一步做大中心城区。继续全力决战良塘新区,围绕“五年基本建成”的目标,突出布项目、强功能、优环境、聚人气,把良塘新区打造成全县新的政治、文化、商贸中心。在建项目快推进,加快推进市民服务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四馆”等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建材家居、农副产品小商品、汽车贸易、物流园、茶叶交易市场等五大专业商贸市场建设。拟建项目早开工,尽早开工建设陈氏五杰纪念馆、陈寅恪文化公园、下路源路、良塘第三安置小区等拟开工项目;启动南圳大桥、黄田里大桥、黄田里大道、良山线建设,拉开“大修水”框架。继续做好新老城区联动,做好“抽、疏、提”,逐步抽出北城区大型公共服务功能,加快行政事业单位南迁;适时启动老城区改造,力争全年分流1万居民;完成晚晴乐园、洪坑河二期改造建设,继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制定落实户籍制度等各项优惠政策,建立完善公租房等保障体系,鼓励农民进城务工、进园就业,加快集聚新区人气。 三是加强大管理。继续深入开展城市创建活动,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素质。完善城市综合管理办法,编制环卫设施、户外广告设施、交通体系等专项规划,加强城区门店招牌、灯箱广告、空调机位、临街防盗网等统一规划管理,提升城区美化、绿化和亮化水平。进一步理顺管理机制,实行联动执法,不断健全“事随费转、责随权转、干管分离”的管理机制。加强建成项目管理,着力繁荣好五大专业市场,加快聚集商气;着力做好建成项目的移交和管理,部分公益项目建立“政府主导、企业经营、市场运作”的新机制,提高建成项目的管护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大整治力度,巩固城市客运市场整治成果,大力开展城区交通秩序、占道经营、乱摆摊设点、建筑余土、建筑工地等专项整治。加强大规划区内农民建房管理,强力整治查处违章建筑和违法用地行为,保障城市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四是打造大集镇。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适度集中”的原则,重点打造渣津、太阳升两个市级示范镇;全力扶持大桥、白岭、何市、四都四个县级示范镇建设,抓好黄港、山口、溪口、古市、全丰等中心集镇建设;一般集镇控制建设规模,做精做特。把集镇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不断完善集镇配套设施和综合服务功能,提升集镇承载力,引导产业向集镇转移、人口向集镇集中。 (三)抓产业,建新村,谱写城乡统筹新篇章 不断巩固和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夯实三农基础,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是培优特色产业。按照“扶龙头、创品牌,转观念、活机制,兴科技、增效益”的思路,巩固和发展桑、茶、林、畜等特色产业。以蚕桑为重点,加快蚕桑基地、茧丝绸品牌和市场建设,新扩低改桑园5000亩,加快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力争实现综合产值3亿元。以茶业为重点,加快茶园基地建设,新扩低改茶园8000亩;做大“双井”和“宁红”茶叶品牌,做强宁红集团、南洋茶叶等龙头企业,力争实现茶叶综合产值2.1亿元。加快畜牧水产业发展,力争实现畜牧水产产值12亿元。加快速生丰产林及油茶、林果等特色林业建设,完成速生丰产林3万亩、特色产业林2万亩,力争实现林业总产值14亿元。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确保全县粮食种植面积达78.5万亩、总产28万吨。 二是搞好基础建设。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10座小㈠型和26座小㈡型水库除险加固,启动34座重点小㈡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全面完成小农水重点县第一期项目,争取实施第四批小农水重点县工程项目。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完成大桥、上衫、渣津项目区10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修平高速公路尽快立项;争取茅界线全线升级为省道,启动茅界大桥建设;启动辽南线公路升级改造、柯龙线东段改造建设;完成武修线路面改造;争取新建或改造危桥20座,建设农村公路200公里,新建农村综合服务站2个。抓好能源支撑体系建设,全面完成110KV良塘输变电工程和35KV修南II线建设工程,加快农村10KV配电网改造;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500座。 三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抓好新村规划、培育新村产业,高标准建好148个省定新农村建设点、48个市县共建点和12个市县自建点,加强清洁工程建设,整治村容村貌。抓好新型农民培育,加快农民就业转移,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000人。建立以乡镇为主体的长效监管机制,提升农民建房管理水平,加强农村建房规划指导和管理,抓好集中建房点规划,鼓励和引导农民向县城或集镇聚集,建房向中心村集中,严禁“开天窗”、沿河、切坡、占道、公路沿线红线范围内建房。 四是加快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完成土地流转面积3万亩;着力抓好60个连片面积300亩以上的高效农业示范点和3个千亩以上集中连片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创新林业管理模式,注重资源保护,规范林地流转,控制采伐指标,严格流通管理,严管现有木竹加工企业,禁止新上木竹加工成简易原材型企业,确保资源保护与林业发展齐头并进。深化农业服务体系改革,巩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成果,不断提升农业服务水平。 (四)活商贸,兴旅游,助推发展后劲新提升 坚持加快商贸、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加强生态建设,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一是做活商贸流通。按照“打造湘鄂赣三省九县区域边贸中心”的总体目标,加强商贸市场规划建设。以县城为龙头,依托建材家居、汽车贸易、农副产品小商品、茶叶交易等专业市场,加快运作,提升规模;以柯龙线沿线集镇为骨架,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商贸市场,形成城乡互补的商贸体系。加快物流、仓储网络建设,大力发展物流产业,重点建设好县物流园区和粮食储备库。完善商贸流通网络,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城乡的商贸流通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