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省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我县通过“政府出钱、大学出力、农民受益”的方式,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扎根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带头致富的农村实用人才。他们带头创业,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助力我县乡村振兴。
![]() 为切实加强我县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我县按照省市统一安排部署,2012年在全县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积极联系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广播电视大学等大专院校,结合县域实际,开设农村行政管理、农业经济管理、乡镇企业管理、园艺技术、畜牧兽医、电子商务、旅游管理、休闲农业和工商管理等专业,帮助培养实用型本土人才。为了让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能学以致用,我县积极引导、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投入乡村建设,设立教学实践基地,从政策等多方面给予扶持。 近段时间以来,杭口镇双井村村支部书记姜伟忙着该村华夏进士村旅游项目的最后收尾工作。该项目总投资2亿元,是我县重点旅游项目。“就希望能抢抓进度,早日开园,让旅客体验黄庭坚故里的华丽蜕变。”他说。作为我县首批“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毕业生,自2008年当选该村支部书记以来,姜伟自知责任重大。我省“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启动后,县、乡镇党委让他参加免费的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学习。他十分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一边学习一边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农村管理之中,知识的增加带来了他观念的更新,他带领班子团队勤政务实、艰苦创业,取得可圈可点的喜人成绩,该村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全省最优美村庄等荣誉,该村也成为我县“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市级实践教学示范基地,每年都有来自全省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学员组队前来参观学习。 今年夏天,白岭镇虾妹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出品的有机生态、肥大香嫩的龙虾受到消费者的好评,让加入合作社的23户贫困户脱贫积极性高涨,这得益于我县“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学员晏俊及其他龙虾养殖扶贫示范基地。晏俊本是我县传统种粮大户,去年进入“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畜牧兽医大专班学习以后,视野更加开阔,思路更加明朗,他发现利用种植水稻的农田空闲时间,可以开展龙虾养殖。他外出学习参观养殖基地,学习龙虾养殖技术,利用黄龙山上的泉水和当地农田里的杂草,不需添加其它任何饲料,只用水草养殖生态龙虾。目前,建在白岭镇大庄段村的龙虾养殖基地共518亩,分为110亩虾稻共作基地、103亩虾稻轮作基地和305亩水面养殖基地。该基地辐射到周边的邓家咀村、沙坪村和桃树村等28个村民小组,共计380户1460余人,合作社吸引23户贫困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安排贫困户长期就业的11户19人,临时务工的12户12人,让群众在自家门口实现就业。 “自2012年开始招收学员以来,我们共完成招生1033人,这些学员中有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村电商店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社组织负责人、村两委干部等,他们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带动农民发家致富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县进修学校校长冷春晓介绍,乡村振兴离不开高素质的农村人才,2014年,县里对我县“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进行长远规划,把“一村一”变为“一村四”,保证每个村有4名“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学员,这些学员毕业后投身广大农村,为我县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