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注重特色抓教育,营造风清气正氛围 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契机,突出地方特色,积极探索廉政教育新形式、新方法,常吹“廉政风”、常敲“警示钟”,不断强化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一是创新载体,营造反腐倡廉浓厚氛围。在县电视台开设反腐倡廉专访节目,组织20个乡镇和18个县直单位负责人就如何抓好本单位部门党风廉政建设进行访谈,每晚在黄金时间播出;在修水报每月举办两期党风廉政建设专栏;在电视台播放廉政公益广告、廉政宣传标语;在主要交通路口及人流密集处悬挂党风廉政建设大型户外广告牌,全县各单位均设立廉政建设宣传栏、悬挂宣传标语;设立举报邮箱,公布举报电话,全面改版修水廉政网,及时传递中央、省、市和本地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信息。加强对外宣传,在《中国纪检监察报》以案说纪栏目刊登《暮夜怀金终怕光》《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刮骨疗毒”,不为“家丑”遮羞》等评论文章7篇。二是打造品牌,精心组织廉政文化活动。抓住重点开展警示教育。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着力加强警示教育。对全县2013年以来新提拔科级干部在县委党校参加警示教育培训班,集中收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参观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和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基地,现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廉政警示教育。贴近群众开展廉戏下乡。结合“政府买单、农民看戏”活动,开展“反腐倡廉、勤政为民”送廉戏下乡活动,在全县36个乡镇演出120余场,观众达10余万人。开展党员干部学习党风廉政知识活动,积极参与市纪委组织的“九江市青年干部廉勤为民”知识竞赛并荣获一等奖。举办村干部党风廉政知识培训班。4月14日至25日,对全县787名村居两委负责人分八个片区进行了培训,重点培训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涉农资金廉洁规范管理等8个方面内容,并编印民生资金廉洁规范管理手册1600余份发放给全体村干部。 六、深化“三转”抓改革,全面落实纪委监督职责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纪检系统“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工作,按照中央、省、市有关要求,大力支持并积极推动纪委“三转”工作,确保纪委工作全部转到监督执纪问责上来,全面落实纪委监督职责。一是“三位一体”合力推进。县委书记孙朝辉同志、县长张林同志、县委副书记吴玮同志多次听取“三转”工作汇报,先后四次在县四家班子联席会议、县委常委会上专题学习有关“三转”文件和会议精神,研究县委班子分工调整、县纪委监察局内设机构调整、编制人员落实情况、乡镇纪委书记分工调整、向党群部门派驻纪检机构情况、退出议事协调机构等问题,以县委或“两办”名义下发6个文件予以落实,真正形成县委、政府、纪委“三位一体”、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二是“三转”工作有序推进。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开展了“三转”大讨论活动,统一了思想;纪委机关3月份公开选调5人,计划6月底和9月底分两批考选10人,以实现编内人员全部到位;经县四家班子联席会研究同意,对县纪委监察局原参与的120项议事机构进行清理,有序退出107项,保留或参与议事协调机构13项;对纪委书记分工按要求进行调整。县纪委书记只负责纪律检查和监察工作。各乡镇和县直单位班子分工已按“乡镇纪委书记要将70%精力用在抓好纪检监察工作,一律不分管征地拆迁、计划生育、招商引资和安全生产工作,县直单位纪委书记(纪检组长)不得分管其他业务工作”的要求全面调整到位。目前,纪委机关内设机构调整和向党群部门派驻纪检机构工作正在筹备当中。 反腐倡廉建设助推了经济社会发展。今年1-4月,我县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高位增长,继续位列全市第一方阵。其中,实现财政总收入6.74亿元,同比增长11.1%;固定资产投资8.47亿元,增长25.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63亿元,增长13%;外贸出口2.57亿美元,增长192.0%。我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继续稳步增长,分别达到18113元、4953元。 我县党风廉政建设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腐败现象仍然存在,少数干部还存在作风不实、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人民群众还有不满意的地方。对此,县委、县政府将严格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结合实际、加大力度,扎实履职、积极作为,整体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修水争得三省九县龙头地位提供更坚强的政治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