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谷风 视频 图片 旅游 财经 教育 生活 文化 人物 档案 交通 观点 资讯 服务 专栏

散文

旗下栏目: 修江源 文化艺术 书刊 小说 诗词 散文 书画 记实 民间故事

肖家巷里的烟火春秋

来源:古城旧梦 作者:熊 剑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7-14
  肖家巷在修水县老城区黄土岭的一隅。曾几何时,这里是条挤挤挨挨的活巷——人丁兴旺得能听见日子沸腾的声响,两侧屋檐几乎要在头顶撞个满怀,只漏下一线天光,把往来人影剪得细长。
我家曾在这儿扎了根,后来搬到城南,新居敞亮得能铺开月光,可总像借住的客栈。只有肖家巷,才是刻在骨头上的家园。我常回来,在老巷和周边的古祠堂间慢慢走,指尖划过斑驳的墙皮时,总像触到了生命最初的那一下胎动。
  肖家巷,这名字里便藏着旧时风貌的余味,据长辈说早年人烟稀少,这里被唤作“肖家菜园”,至于为何叫“肖家”却无从得知。我闭上眼,仿佛能看见绿油油的菜地绵延铺展,蚯蚓在泥土里穿梭,祖辈的步履踏过田埂,汗滴渗入土地,孕育着日后巷子生长的根脉。
  后来人丁渐旺,莱地退让给了砖石,菜园便悄然隐入巷名,巷子也如藤蔓抽条般伸展开来,终成南北贯通鹦鹉街与凤凰山大道的通道,形成了一段两百来米长的烟火人间。修水宁州古城九井十八巷,不知何故偏偏遗漏了肖家巷,但这丝毫妨碍不了它写进古城的历史。
  从前的肖家巷狭长却饱满,东西宽约三四米,南北长约两百米,巷子两旁是古祠堂和近代自建房,房屋密度很高,墙连墙,房连房,以至于有许多邻居的房屋是共墙而建的。巷子中间一道浅浅的排水沟,沟上铺上石板便是路。石板的纹路被无数脚步打磨得光滑清幽,底下水声潺潺,昼夜不息,仿佛时间发出的嘀嗒声。这石板路是巷子的脊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承载着这条巷子里一代又一代人的脚步。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我家的老宅就立于肖家巷袁家祠堂与查家祠堂之间,是一栋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四层小楼,这屋子历经四代人,从爷爷辈起几番翻建而来。从土房到砖房,再到现在的楼房。解放前爷爷奶奶就在此安身立命,并在这里开枝散叶,这是我们家族的发源地,血脉在这里传承,情感在这里升华。
  巷子和老宅一起无声记录着风雨岁月和人间烟火,回忆中每日最热闹的时刻便是饭点,巷子骤然被唤醒,仿佛一口沸腾了的大锅。青椒爆炒的霹雳声,腊肉在油脂里欢唱,高压锅喷吐着白蒙蒙的蒸汽,柴火噼啪,锅铲翻飞……油烟裹着各色菜香浓烈地弥漫开来,充溢着巷子的每个角落。经常有人端着饭碗蹲在门槛边,油光在碗沿闪亮,碰见路过的邻里,必然要招呼一声:“吃了吗?”声音里有一种朴素而踏实的暖意,仿佛这一问一答便为各自碗里的饭菜添了滋味。
  孩子们自有他们的天地,弹珠在石板缝间叮当滚动,撞出清脆的声响;铁环滚过,哗啦啦地碾过巷子整条脊梁;捉迷藏时祠堂的暗影深处、柴垛后面,处处都有脏兮兮的小花猫……我们小小的身影在巷子与祠堂间穿梭,织就了童年最鲜亮的那段锦缎。
  祠堂曾是巷子的心脏,记忆最深的是袁家祠堂和查家祠堂,因为就在我家旁边。袁家祠堂那扇破损的大门,查家祠堂木雕上细微的裂纹,风火墙上摇摆的狗尾草,天井边沿深绿的青苔,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如活物般呼吸着。

湖岭


  那时祠堂里人家繁密,烟火气十足,檐下燕子筑巢,院中笑语喧哗。我们这群野孩子,常在这些古祠堂里钻来跑去,追逐嬉闹,全然不顾雕梁画栋的肃穆。稚嫩的笑声撞上古老沉厚的墙壁,在寂静的梁柱间回荡不息,惊扰了檐角歇脚的麻雀,也充实了人间的烟火。
  古城改造的风,终究还是漫过了肖家巷的每一寸肌理。巷里的老邻居们迁往陌生的别处,旧日里檐角碰撞的笑语、石板路上的脚步声,一夜之间都敛了声息。那些宏伟的古祠堂被收回国有,修缮翻新,华丽转身。唯有我家,成了这条老巷里原住民最后的根系,
  夜深人静,我常独坐门前,凝望这条这条伴我走过时光的巷子,回忆如潮水汹涌而至。巷口“老三”的杂货店里品种其全,小时候经常提着酒瓶去打酱油;汤爷爷经常在家门口帮别人凿刻墓碑,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在巷子里回荡;卫莲姑站在门口,拉长声音呼唤贪玩的儿子回家吃饭,那声音能穿透三进院落,嘹亮得如同哨音;膀大腰粗的健雄叔叔光着膀子提着酒瓶从我家门口路过,一边抽烟一边装成凶巴巴的样子逗小孩玩;启兰姨爱养鸡,天佑叔叔闲不住到处找空地种菜,他俩经常吵架,可这影响不了夫妻恩恩爱爱的一辈子;隔壁四英姑和姑父常常坐在我家窗下乘凉,见人就打招呼,热情好客;杜奶奶拿起她的盅子盛满米,用红布盖上,口中念念有词,帮小孩子“收惊”;还有张爷爷虽然拄着拐杖走起路来却呼呼生风,军人的气质不输小青年……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停水的时候很多邻居会去井里挑水,挑水的扁担吱呀作响,沉重的水桶晃荡着,溅出清凉的水珠;停电的时候家家户户会点起蜡烛或煤油灯,这时候整个巷子里会弥漫着一种特殊的气味,我特别喜欢闻这种味道。巷内唯一的公厕是那个时代不可缺少的配置,卫生状况甚是堪忧,讲究的人会在身上喷上花露水进去如厕……
  如今这些都已如烟云散尽,很后悔以前没有多照点相片,以至于现在想看看巷子从前的样子却不知去哪找。只能在脑海里一点点的翻寻、拼凑,在寂寥的长夜搜寻着逝去的旧时光。
  儿时伙伴当年滚铁环、打弹珠的喧闹身影早已分散四方,如蒲公英飘落天涯。偶有零星消息辗转传来,彼此很少联络。我们竟已行至人生中途,肩扛着沉甸甸的责任,如疲惫的纤夫,拉着生活的重船在激流里逆水而行。生活的鞭子抽打在背上,压榨着每一寸光阴,有时竟连回望一眼旧日巷子也成了一种奢侈的享受。
  巷子里爷爷奶奶辈的老邻居如寒冬的树叶般凋零殆尽,连当年壮实的叔叔阿姨辈也被岁月压弯了腰,甚至已有数人悄然离席。那些熟悉的身影在记忆中明明还带着温度,轮廓却已模糊不清,渐行渐远,终将隐入时间不可预测的迷雾深处。
  终有一天,我亦将步其后尘,成为巷子记忆里一个最终被抹去的符号。那时,巷子仍会存在,如同沉默的舞台,继续上演新的人间悲欢,只是演员换了,故事里的爱恨情仇、酸甜苦辣再与你我无关,所有悲欢都将消散在风里,被遗忘,被覆盖,如从未发生。
湖岭

  漫步于巷子与古祠之间,我的目光总不由自主地投向袁家祠堂与查家祠堂之间,那处被两座庞然建筑护佑着的缝隙是我家老宅所在,也是我生命脐带的连接之地。它卑微地蜷伏着,却是我记忆版图上最醒目的原点坐标。掉灰的墙壁,褪色的门窗,还有墙根下暗绿的苔痕,都仿佛在无声述说:纵使巷子再深、再长,总有些东西如同石缝里的草,会顽强地长出新的生命来。
  肖家巷它被时间剥蚀、被外力重塑,脱胎换骨,新颜新貌,已融入新时代,只是不知何故把“肖”字改成了“萧”字。然而不管如何变化,这巷子的灵魂早已深深融入我的骨血。住在城南新居的,心思总会不由自主地飘向城北那条叫肖家的巷子。隔三差五我都会回去,因为巷子还在,老宅还在,爸妈还在,回忆还在……这条巷子承托着我生命最初的星辰与灯火,那方寸天地仍是我灵魂深处的家园。
  人会走,巷子不会。它只是睡了,在心里呼吸,在怀旧里跳动,在过往里延续肖家巷的烟火春秋。就像改造后的宁州古城,故事不停,烟火依旧。
责任编辑:熊 剑

相关阅读

最火资讯

首页 | 山谷风 | 视频 | 图片 | 旅游 | 财经 | 教育 | 生活 | 文化 | 人物 | 档案 | 交通 | 观点 | 资讯 | 服务 | 专栏 | 修水视频

赣ICP备09008563号-2 修水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330016260 QQ:303998284 修水网超级群:2756263 房产家装群:117835007 邮箱:163.www@163.com

赣公网安备 36042402000001号

Power by DedeCms 赣ICP备09008563号-2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