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谷风 视频 图片 旅游 财经 教育 生活 文化 人物 档案 交通 观点 资讯 服务 专栏

散文

旗下栏目: 修江源 文化艺术 书刊 小说 诗词 散文 书画 记实 民间故事

记忆中的白岭镇沙坪街

来源:古城旧梦 作者:杨 宇 人气: 发布时间:2025-11-19
      我的老家,在江西省修水县白岭镇沙坪村。那里不仅是我血脉的源头,更是我整个童年记忆的珍藏之地。
      据史书记载:“沙坪者,修江(修河)上游之要冲也,古驿道穿街而过,商贾云集,因河滩平缓、沙石沉积而得名。”这片由河流与古道共同哺育的土地,承载着沉甸甸的历史。
修水县白岭镇
      沙坪村的地理格局颇为独特,不同于典型的江南水乡傍水而居。村里的老屋都建在离河几百米远的一片高地上,宛如一座古老的智慧堡垒,世世代代守护着村民,使其免受洪水侵扰。站在高地远眺,清澈的河水如一条碧绿的丝带,温柔环抱着村庄,视野开阔,风景如画。
      这片土地上,曾有几处承载历史与文化的古迹,它们是我童年记忆中最鲜活的背景。
白岭镇沙坪村西平书院
      首推西平书院。它并非普通学堂,而是修水西北部历史上四大书院之一。据载,它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由乡贤胡祖仑、晏基澳等人倡建,初名敖阳书院,后更名为西平,取“西陲敉平”之意。鼎盛时期,“置学田百亩,延名师主讲,一时文风大振”,是名副其实的当地文脉所在。 本文来自修水网
      我的童年,就在书院旧址里的沙坪小学度过,那时,气派的大门、古朴的屋舍、滴雨的天井与幽静的偏房犹在,石阶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温润。可惜,后来为了兴建新学校,这座珍贵的古书院被彻底拆除,石材挪作他用,原址上建起了村委会与停车场,仅余遗址,令人扼腕。
白岭镇沙坪村古石板桥
      其次是那座曾连通沙坪河两岸的古石板桥。史载:“沙坪古桥,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为单孔石板桥,全长26米,宽5米,高6米,由乡绅胡仲元捐资修建。桥身镌‘沙坪桥’三字,旁立建桥碑记。”
      这座历经四百年风雨而坚固如初的古桥,是我们童年夏日玩水、嬉戏的天堂。然而,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为修建可行车的公路桥,古桥被拆,碑记散失,童年的乐园与这处珍贵的历史见证一同湮灭。
白岭镇沙坪村东嶽殿
      所幸,古迹中仍有幸存者——那便是东嶽殿。史书对其渊源有详尽记述:东嶽殿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8),明万历、清康熙、乾隆年间屡加重修。其信仰核心张六大王,俗称沙坪尊神,相传为元代义士张元亨,排行第六,因平定地方叛乱受封,逝后被奉为保护神。这完美解释了其香火为何能覆盖湘鄂赣边区。
本文来自修水网

      殿内供奉五岳圣帝、张六、张熊大王、观音大士、八位忠臣、六位夫人、太上老君、阎王、判官、牛头马面、城隍等神祇,形成佛、道、儒融合的独特信仰格局。如今,依靠信徒虔诚捐献,殿宇得以全面修缮。尽管外观已变,但其承载的深厚历史与信仰底蕴,从未褪色。
白岭镇沙坪村东嶽殿
      这座东嶽殿,以一种坚韧的生命力,将信仰、民俗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史载每年农历五月十八张六大王诞辰举行的庙会,请神巡游,演戏酬神,酒席从殿内摆到殿外,湘鄂赣边信众云集,为当地最隆重的民俗盛典,至今延续不衰。殿外修复的戏台、长廊与广场,正是这一古老民俗在现代的生动展现。
修水县白岭镇
      如今,东嶽殿的戏台已成为村民生活中重要的庆典空间。每逢喜事,村民常在此举办婚庆,或为长辈寿辰请戏班唱戏助兴。戏台旁的阁楼上摆开酒席,亲朋欢聚,笑语盈耳。平日里,戏台下的广场则是村民跳广场舞的休闲之地。而每年除夕,全村老少齐聚东嶽殿共吃团圆饭辞岁,席开数十桌,景象壮观,已成为沙坪村新的年俗。奶奶曾因家庭出身问题,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在东嶽殿居住过九个月。
白岭镇沙坪古街
      最后,是那条已然消失却在我记忆中永恒鲜活的沙坪古街。史书精准勾勒其轮廓:“沙坪古街,依古驿道而建,南北走向,青石板铺砌,鼎盛时街坊逾百家,商号三十余铺。”那是一条真正的老街,脚下是蜿蜒相连、被岁月磨得温润光亮的青石板路,两旁是清一色古色古香的土砖木结构瓦房,许多屋内还设有精巧天井。 周湖岭
      许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回忆,当年沙坪街每月开办物资交流会,周围几个村的人都来赶集。孩子们如过年般兴奋,因有炸油果、糖葫芦、烤肉串等美味可享口福。
白岭镇沙坪村
      在我的童年,老街繁华虽不及往昔,但余温犹存。奶奶曾经营一家杂货店,更早时,她则是客户担机器,下乡为人做裁缝。她凭借精湛手艺,挨家挨户为乡亲量体裁衣,用一双勤劳的手,几十年如一日地养活一大家人。
      这或许正是古街传统手工业——尤以裁缝、制伞、竹编、古法打豆腐著称的活态传承。那时的老街,从早到晚充满生机,构成一幅烟火气十足的繁华市井画卷。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老街被改造,古宅多被拆除,传统风貌殆尽。承载数百年商旅足迹的青石板被撬起,两旁古拙温暖的土砖瓦屋被逐一推倒,取而代之的是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与楼房。我家也在原址上建起新楼,生活固然便利,但那条充满故事与温度的老街,却再也寻不到一丝往日的痕迹。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我在沙坪读书到三年级才前往父母身边,但每逢寒暑假、年节,必定回到爷爷奶奶身旁。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浸透着我对他们深切的思念。如今,爷爷奶奶早已逝去,父亲前几年在家乡建的几间简屋,成了我们家族尚存于故土的根。尽管物是人非,回去的次数渐少,但沙坪——这个名叫老家的地方,早已将我最珍贵的童年记忆封存其中,永不褪色。

【古城旧梦】出品
微信号:gcjm888888                    

        杨  宇:男,江西省修水县白岭镇人。湖北省通城县第二高级中学英语高级教师,湖北师范大学英语本科学历,武汉大学法律本科学历,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中小学英语教育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湖北省家庭素质教育专委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教师教育学会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首批公益讲师,全国中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少年急救官全国认证讲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认证心理教练,心理健康指导师,助理社会工作师,湖北省心理北省咨询师协会会员,世界文学平台签约作家,通城县红色文化研究会会员和百姓宣讲团成员,通城县蓝天救援队员,通城县隽邑文史研究馆理事馆,对时事政策,通城文史研究,心理咨询,生命安全教育有浓厚的兴趣,从2002年至2025年在英语周报,英语辅导报,中国日报21 世纪英语教育周刊,学生新报,《校园心理》杂志,学英语报,学生双语报,《中学生英语》杂志等全国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数十篇。
责任编辑:杨 宇

最火资讯

首页 | 山谷风 | 视频 | 图片 | 旅游 | 财经 | 教育 | 生活 | 文化 | 人物 | 档案 | 交通 | 观点 | 资讯 | 服务 | 专栏 | 修水视频

赣ICP备09008563号-2 修水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330016260 QQ:303998284 修水网超级群:2756263 房产家装群:117835007 邮箱:163.www@163.com

赣公网安备 36042402000001号

Power by DedeCms 赣ICP备09008563号-2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