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有一首《江湖夜雨十年灯》歌曲火爆全网。这首歌采用现代音乐与古典诗词相糅合的创作手法,以其悠远的意境、怀旧的江湖漂泊氛围与深刻的人生感悟,打动了无数听众。来看看歌词:
江湖夜雨十年灯
作词/芜筝 作曲/空想之喵 晚风在泼墨 浮云在游走 江湖风雨多,十年飘零久 我行色匆匆无问西东 提着一盏灯 向着梦中走 在迷茫的时候 独自走上高楼 用宋朝的月光去解明朝的忧愁 …… ……
江湖夜雨十年灯,怎堪潦草过一生
这首歌除了旋律上优美,唱起来让人“上头”,还有一个原因是大量化用了古典诗词的意境,整个主题出自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寄黄几复》一诗。歌中反复吟唱的“江湖夜雨十年灯”就是出自黄庭坚的诗句“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诗句。歌曲的核心意象“灯”:歌词中“提着一盏灯”是精神的核。这盏“灯”象征着在漂泊、迷茫的“江湖夜雨”中,指引方不灭的理想、信念和希望。“用宋朝的月光,去解明朝的忧愁”:这句词也是点睛之笔,它完成了古典意象与现代情感的跨时空对话,提示我们可以从古人的智慧中寻找应对当下困境的启示。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江湖夜雨十年灯,怎堪潦草过一生”:在化用原诗《寄黄几复》怀友之情的基础上,转向对自身生命质量的叩问,表达了不甘于忙乱无意义生活的觉醒。 听到之首歌,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歌是不是修水人作的,因为这“江湖夜雨”似乎是我们修水老乡黄庭坚的“专利”。得知这首歌并非出自修水同乡之手时,我心中不免有些失落。 前些时候我刚好与几个朋友探讨过一个话题,就是修水的流行歌坛也出了不少本土知名歌手和作者,像《修水情》、《明月湾》等这些歌曲无论是作词还是作曲都是上乘水准,但却很难以走出修水,走向全国,就像一个产品,只在修水卖得好,却不能在全国畅销,是什么原因?我个人认为至少有三个方面是可商讨的: 第一是我们创作没有走出“乡愁”这个圈子,或者说没有走出“修水乡愁”。 前些时候有人在讨论县级作家创作时都难跳出“乡愁”这一个圈子,在家门口写作,出门就看到那几座山那几条河,写作视野也就在这几座山几条河,自然就没有“我居北海君南海”的气势。 第二就是没有踩到文化的高点,歌曲是诗歌与音乐组合,要传递的是文化,修水文化高地在哪里?记得二十多年前我们到云南昆明销售宁红减肥茶,当时信息没有现在这样发达,云南人对内地不太了解,我们初去开拓客户时,发现向对方介绍修水颇为费力,后来我们就准备了一套说辞,先介绍我们是江西的,人家当然知道,后来说是九江的,人家也印象不深,我们就提庐山,人家当然知道了,再说到修水的,人家又不明白了……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于是我们文化上找共同点,说修水历史上只有四件大事:一是北宋与苏东坡齐名的黄庭坚;二是近代的秋收起义;三是抗战期间在你们西南联大教书的陈寅恪大师,最后一件就是我们现在要推广的名扬海内外宁红茶。后来只要是新见面的人,我就这样介绍过去,效果还不错,现在回想来,当时我们虽然没有人指导,还是找到了文化“共振”的点,达到了一定的营销效果。如果要创作全国性的作品,必须在这些文化高地上挖掘。 第三就是没有推广意识与策略,现在修水的歌曲只是靠部分作者个人在“行销”自己的歌,而没有形成团队的“营销”。同样是从古典诗词找到创作的源泉,台湾作家琼瑶就是营销推广上的高手,当年的《在水一方》就是从《诗经<蒹葭>》中化出来的,歌词旋律和意境都是无可挑剔的,但当1975年以同名电影主题歌面世后十多年都不温不火,直到1988借助《在水一方》同名电视剧的播放开始红遍华语圈子,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电视团队的大力推广,可见再好的歌也要做好营销推广。 在当下的抖音时代,一首歌的生命周期可能很短,但传播速度也前所未有。修水的音乐创作,除了打磨作品本身,也需要学习利用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等进行有策划、有矩阵的推广,形成‘团队作战’,而不仅仅是依靠作者个人的零星‘行销’。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作为一个修水人,我由衷地期盼,修水能诞生一首如《江湖夜雨十年灯》一样唱响全国的作品。 或许,那时我们就可以自豪地说,欢迎全国人民来修水,不仅看黄庭坚的故里,品宁红的醇香,也来寻找属于我们修水人自己的、那盏照亮‘江湖夜雨’的文化之灯。 【古城旧梦】出品 微信号:gcjm888888 胡映冰:男,修水白岭人,现居无锡,九江市作家协会会员,《古城旧梦》编辑。2006年开始在网易论坛、腾讯微博、新浪博客及微博上创作诗歌散文,与人合作出版过微诗系列《春的脚步》《冬日暖阳》,主张“文章为时而作,不做无病呻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