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11年3月2日在修水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十一五”及2010年工作回顾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32.5亿元上升到61.28亿元,年均增长13.5%;财政总收入由3.0668亿元上升到7.5066亿元,年均增长1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1.6亿元上升到48亿元,年均增长1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0.3亿元上升到21.2亿元,年均增长1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6.25亿元上升到19.59亿元,年均增长25.7%;三产结构比由29∶33∶38调整为20∶44∶36。经济总量、财政总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实现了五年翻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五年增长了3.2倍。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由2005年的24亿元上升到71亿元,年均增长24.2%;各项贷款余额由2005年的13亿元上升到38亿元,年均增长24.4%,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五年均增长了近3倍。 ——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城乡面貌明显变化。城镇化率由2005年33%提高到38%。县城建成面积扩大到16平方公里;县城常住人口达13万人。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城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先进单位、江西十佳魅力新城、全省江南生态新城”等称号。五年累计投入公路建设资金14.7亿余元,改造省道90.4公里、建设县乡村水泥公路1594.9公里、实施改渡建桥21座,行政村实现了水泥路“村村通”。武吉高速公路及连接线、柯龙公路先后建成通车。累计投入资金4.2亿元,建设了1238个新农村建设点。累计投资4.78亿元,基本完成了小㈠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小㈡型水库的应急处理,解决了1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完成中低产田改造5.75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68万亩。新、扩建水电站36座,装机容量3.65万千瓦;建设220KV变电站1座、110KV变电站2座、35KV变电站10座。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争资引资成果丰硕。五年累计选聘大中专毕业生1633名;清理“吃空饷”人员203名。实行了“乡财县代管、村帐乡代理”和国库集中收付;开展了“执收执罚单位收支脱钩”非税收入管理改革。依法流转山林35万亩。七大系统非工企业改制有序开展。五年共向上争取项目734个,各类项目资金23.39亿元;累计引进内资82.5亿元。 ——民计民生持续改善,各项事业全面推进。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53元,比2005年增加1489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48.5亿元,比2005年增加30.5亿元。五年累计发放各项惠农补贴1.82亿元。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口37310人;安置移民32941人。开展了148个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发放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5600万元;新、改建农村敬老院27所;完成35所乡镇卫生院和287所村卫生所达标建设。建设廉租房835套、公租房108套,改造棚户区6.1万平方米,发放租赁补贴538万元,改造农村危房3000户。建设乡镇文化站33所、农家书屋87所,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全丰花灯”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双井之春”音乐会被文化部授予群众文化最高奖“群星奖”;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13项,其中市级以上48项。 2010年,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工作: ㈠全面加大强工力度,工业基础有力夯实 全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6亿元,同比增长27%;主营业务收入67.9亿元,增长52%;利税15亿元,增长66.7%;规模企业达67户,比上年净增14户。 主攻矿业成效明显。全力开展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整顿后共引进矿业项目16个。先后与中国五矿、中国节能环保、中国建材、厦钨等“国字号”企业达成合作。全县矿业经济实现产值25亿元。 园区平台有力拓展。投入资金3.5亿元,一年的投入相当于前4年的总和。“一园四区”新增面积3000多亩。55个项目落户芦塘、吴都、太阳升项目区;引进了九乙生物科技长江药业等4个亿元项目落户九江高新技术(修水)产业区。“一园四区”共有入园企业84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亿元,利税11.7亿元。 返乡创业蓬勃兴起。共有2044人返乡创办项目205个、带动就业18276人。投资2亿元兴建了何家店劳动密集型产业园,投资5.1亿元兴建了义乌饰品产业园,启动了28栋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 要素制约有效缓解。创办两家民资融资担保公司,帮助企业融资5.35亿元,担保贷款1亿元。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7.7亿元,同比增长37.4%。免费开展用工培训3000人次,帮助招工6000多人。 ㈡继续保持兴城势头,城乡面貌加快改观。 全年共实施城建项目99个,总投资28.3亿元,已竣工项目63个。实现土地融资8亿元,超过前6年的总和。 新区框架全面拉开。编制了良塘新区6.9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良塘新区建设投资达10亿元,良塘大道、芦良大道等6条13公里新区主路网全面建成通车。良塘学校、人民医院良塘新区分院、良塘车站等项目正在加紧推进;投资6.5亿元的建材家居、汽车交易、农副产品、物流等市场项目建设已经启动。 城市功能加快完善。城区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85%和98%。建设了占地面积430亩的马家洲公园,投资1.8亿元建成文体中心。山谷公园、文峰塔、旌阳大桥、秋馆团部改造、余家巷改造、洪坑河综合改造、宁红二三线基础设施改造、宁红大道东段景观改造等项目全面竣工。 城市创建取得实效。新增城市公共绿地面积29.5万平方米,城市绿地率达38.8%。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县城,成为全省四个之一、全市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县;荣获了“省级园林城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先进单位”等称号。 集镇建设协调推进。完成了8个中心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25个集镇的总规修编与近期建设规划、13个乡镇的生态建设规划编制。中心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6000余万元。 ㈢坚持夯实三农基础,特色产业增收富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