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谷风 视频 图片 旅游 财经 教育 生活 文化 人物 档案 交通 观点 资讯 服务 专栏

周斌专栏

旗下栏目: 冷建三专栏 周湖岭专栏 周斌专栏 东方啸专栏 卢曙光专栏 刘经富专栏 谢小明专栏 石平专栏 查迎春专栏

祁红茶,异军突起唱大风

来源:未知 作者:山谷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8-22
  祁门红茶,虽源出宁红一脉,比宁红晚生九十年,却如惊雷破空般异军突起。短短二十载间,它力压群雄登顶销冠,年销量高达四五十万担,占中国红茶出口总量的八成,创造了茶业史上前无古人的辉煌神话,唱响了中国茶业的“大风歌”。
茶香与史韵交织的土地
  祁门,徽州“一府六县” 之一,建县虽逾一千二百年,却由安徽黟县与江西浮梁划拨土地而成。这片土地的史册上,几件大事尤为瞩目。
  清咸丰十年(1860 年),湘军首领曾国藩率军进驻祁门十个月,大营设于县城东面敦仁里洪家大屋。彼时祁门战略地位险要 —— 北通太平天国重镇安庆,东南入浙,西南连赣,却也成了太平军猛攻的目标。曾国藩在此屡陷绝境,两度写下遗书,终因太平军战略转移侥幸脱险,这段艰难岁月被后世称为 “坐困祁门”,如今洪家大屋保存完好,仍在诉说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
  七十余年后的1934 年冬至 1935 年,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三过祁门,在这片土地播撒革命火种,为日后的革命活动埋下深远伏笔。
  而祁门与茶的缠绵,比建县史更为悠长。白居易《琵琶行》中“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浮梁茶,便有不少来自祁门 —— 当年浮梁划给祁门的土地,多为核心茶区。唐代时,浮梁及周边的东至、祁门已是中国最大茶区,浮梁更成为全国茶叶集散中心。千余年间,祁门茶始终是浮梁茶区的“附庸”,在光环下默默生长,直至清光绪元年(1875 年),才因一场制茶革新破茧而出。
湖岭


祁红茶崛起的开拓者
  祁门县城西南十八公里的平里镇贵溪村,清道光咸丰年间出了一位文武兼修的奇才—— 胡元龙(1836—1924)。其父为他取名“龙”,寄望他成为 “腾云起雾的人中之龙”。胡元龙自幼聪慧,诗文过目成诵,武学勤练不辍,弱冠之年便以文武全才闻名乡里,获授世袭把总官职。但他淡泊功名,十八岁便辞官归乡,在贵溪村李村坞筑 “培桂山房”,垦山种茶,开启了与茶为伴的一生。
  凭借对茶业的精通与灵活的经营头脑,胡元龙的茶园不断扩张,生意遍及祁门、浮梁、东至、江州乃至铅山、义宁州(今修水)、武汉等地,成为远近闻名的大茶商。当时祁门盛产安茶、青茶,销路日渐狭窄,而义宁州的宁红茶却在汉口外销市场大放异彩。这位有远见的茶商敏锐捕捉到机遇,决心舍弃滞销的传统茶类,试制红茶。
  光绪元年(1875 年),胡元龙在培桂山房筹建日顺茶厂、创办儒信园茶行,亲自远赴义宁州,以高薪礼聘宁红茶顶级师傅舒基立前来指导。历经八年反复改良,至光绪八年(1883 年),色、香、味、形俱佳的上等红茶终在祁门诞生。祁门红茶由此踏上辉煌之路,胡元龙被尊为“祁红鼻祖”,舒基立则获称“祁红创始人”。

本文来自修水网


  从工艺传奇到世界荣光
  祁门红茶的制茶工艺脱胎于宁红,却在祁门的水土中焕发新生。其制作分初制与精制两大环节:初制涵盖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道核心工序;精制则通过筛分、切断、风选、拣剔、复火、匀堆等精细操作提升品质。独特的气候环境与工艺创新,让祁红孕育出独一无二的香气—— 被中外茶师形容为 “砂糖香”“苹果香”,其中又蕴藏兰花香,这便是闻名世界的独一无二的“祁门香”。2008 年,祁门红茶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祁门的历口、闪里、平里一带,因水土气候条件优异而成为祁红核心产区。国际市场将祁门红茶与印度大吉岭茶、斯里兰卡乌伐季节茶并列为“世界三大高香茶”,它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中唯一的红茶品种,被誉为 “王子茶”“茶中英豪”“群芳最”。
  1915 年,祁门红茶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斩获金质奖章,一举奠定国际声望。抗战前的上海茶叶市场,每年新茶上市必等祁红到沪才“开红盘” 定价,其开盘价高低堪称市场 “晴雨表”,足见其行业地位之尊隆。当时祁红以出口为主,畅销数十国,英国是重要市场 —— 创建于 1706 年的英国川宁茶叶公司自 1912 年起,每年购入祁红达百吨之多。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祁红年产量达四、五十万担,占中国红茶出口总量的 80%,书写了茶业史上的巅峰传奇,祁门因红茶而享誉全国全世界。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祁红的复兴之路
  然而,随着印度、斯里兰卡红茶及立顿速溶红茶的崛起,中国红茶市场遭受重创,出口量从1886 年的 13.4 万吨锐减至 1930 年的 2.9 万吨,国际份额从 90% 跌至 10%,茶企倒闭、茶园荒芜,行业陷入沉寂。
危难之际,吴觉农、胡浩川、冯绍裘等茶界先驱提出“茶业复兴即民族复兴”的理念。1935 年,吴觉农在《中国茶业复兴计划》中直指行业症结 ——“技术落后、组织松散、标准缺失”,主张以 “科学化种植、工业化生产、合作化经营”重构产业体系,为红茶复兴埋下伏笔。
  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茶人在深耕国际市场的同时,全力培育国内红茶消费。如今红茶已占据国内茶叶消费市场的49.7%,国际份额亦稳步回升。祁门红茶在此浪潮中重焕生机,2022 年,祁门县茶园总面积达 19 万亩,茶叶总产量 7300 吨,综合产值 55.2 亿元,祁门红茶公共品牌价值达 39.89 亿元,拥有国家驰名商标 1 件、省级著名商标 18 件、安徽名牌产品 5 个、安徽老字号 2 个。
“祥源·祁红产业文化博览园”的建成,更让祁红文化得以鲜活传承。这座国家 AAAA 级景区坐落于祁门县华扬工业园区,集中国唯一祁门红茶主题博物馆、国家级非遗体验车间、世界级现代化生产线于一体。园内的祁门红茶博物馆(安徽省二级专业博物馆)设七大展厅,是茶文物收藏、研究与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示范工厂则融合非遗技艺中心、初制车间、精制车间与研发中心,让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在此交融。

本文来自修水网


  祁门,这座皖南山区的小城,用一片茶叶书写了空前绝后的传奇,唱响了响彻全球的“大风歌”。我们坚信,新一代祁门人必将以信念为翼、以努力为阶,让祁红的荣光在新时代续写辉煌!

  2025 年 8 月 15 日
责任编辑:山谷

最火资讯

首页 | 山谷风 | 视频 | 图片 | 旅游 | 财经 | 教育 | 生活 | 文化 | 人物 | 档案 | 交通 | 观点 | 资讯 | 服务 | 专栏 | 修水视频

赣ICP备09008563号-2 修水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330016260 QQ:303998284 修水网超级群:2756263 房产家装群:117835007 邮箱:163.www@163.com

赣公网安备 36042402000001号

Power by DedeCms 赣ICP备09008563号-2  

电脑版 | 移动版